故鄉在川北丘陵地區,自從我外出求學、工作後就很少回到故鄉了,常懷想起故鄉的山山水水、一河一橋,樸質的鄉親以及令我難忘的菜蔬,牛皮菜就是這其中的一種。
牛皮菜又叫厚皮菜,是我們四川丘陵地區鄉下最常見的菜蔬。它長着白色菜柄,翠綠菜葉,外形有點像不裹心的大白菜。因其生長快、産量高,并且不擇土地,也不貪肥料,少病蟲害,家家戶戶的菜園子裡都會種植上一畦牛皮菜。
小時候,鄉裡生活還不富裕,牛皮菜不全是為了給牲畜食用,人也要吃牛皮菜,所以牛皮菜也被稱為艱苦菜。村民常常把牛皮菜外面菜葉剝下來給牲畜,而中間翠綠的菜葉作為家庭的菜肴。
在記憶中,母親是一位忙碌而聰慧的人,她總會把最常見的牛皮菜變着花樣給我們吃。比如,翠綠的葉拿來做湯面,湯水中就有一點嫩綠,口味清新,比吃光面香多了。
母親還會把白色葉柄切成長細絲,然後在水裡煮熟後撈起來,加上辣椒油、醬油、醋、味精等調料作成鮮嫩的涼拌菜,是很好的下飯菜。鄉下還常常把牛皮菜煮紅苕絲當早飯。
大伯曾給我講,他發現淨吃紅苕肚子不舒服,常反酸,加上牛皮菜吃就舒服多了。後來我從科普書上知道,紅苕含有大量澱粉,在消化過程中産生了糖酸,而牛皮菜富堿性,兩者混和煮剛好酸堿中和,吃起來就舒服多了。
說起牛皮菜,我還常想起父親的教誨。父親在吃飯時,常給我講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人民餓得草根樹皮都吃,要是誰家裡有一點牛皮菜,那就是十分的美味了。說到此,父親總告戒我要思苦,要感恩,愛惜糧食。
今年春節,我踏上了回鄉的路。看慣了西北的戈壁灘,對家鄉青山綠水格外新鮮,對家鄉的變化更感震驚。走在路上,一幢幢綠竹掩映的農舍小樓,一輛輛農用三輪車進進出出,一群群穿戴整潔的讀書郎你追我趕。車過蘆溪鎮,我看見街道變得寬闊,高樓林立,在工業園區還有好多全國知名企業入駐……回到家裡,“村村通”工程讓柏油路通到了家門口,買肥料賣糧食不用像以前肩挑背扛了,直接用三輪摩托運送。“金土地”工程整合了村鎮的水渠、堰溏,保證農業澆灌不再像以前靠天種糧吃飯。國家還大力扶持農戶進行标準化、規模化種養殖,建起了養雞場、養鴨場,養豬場,養羊場,養牛場……就連村裡的大山也變了樣,全部種植上了橄榄樹。
回鄉一次自然少不了老同學聚會,大家商定吃火鍋既熱鬧又可盡情聊天。菜品上來,一盤盤鮮嫩的肥牛肉、脆嫩的鴨腸、鮮藕片、活豆腐,滿滿擺放了一圈。最後上來一大盤牛皮菜,我很驚奇:難道這個也進入雅緻的火鍋了?同學介紹說:現在人們更注重飲食均衡,變換了口味。豬屁拱(方言,又名折兒根、魚腥草)原來隻做藥引,現在是涼拌菜之一;河溝裡的小魚,現在是火鍋中出名的梭邊魚;這牛皮菜也因去油膩、開胃而成為了健美菜。
過去的艱苦菜,現在的時髦菜,生活的變化真大啊!我夾起一塊白嫩葉柄、翠綠菜葉的牛皮菜放進火鍋中燙燙,然後放進嘴裡品嚼,淡淡的清香讓我回味無窮,思緒萬千……(鄉土文苑,供稿郭亞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