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宋朝出現的第一本官書

宋朝出現的第一本官書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7 09:00:08

驿傳作為我國古代政府設置的一種供使臣出巡、官吏往來和傳遞诏令、文書等用的交通組織,始于春秋戰國,稱遽、驲(古代驿站專用的車)、郵、傳等。經過長期發展宋代驿傳的設置規模空前,管理制度也十分完備。

宋代的驿道四通八達,郊野都鄙之間,每隔二十裡有歇馬亭,六十裡有館,水路為主的州縣有水驿,利用驿道需要持驿券。驿券由樞密院發給,稱“走馬頭子”或“遞馬頭子”。

宋朝出現的第一本官書(宋代的文書傳遞已不依靠驿站而是發展出了完備的快遞網絡)1

宋代時期的館驿已經不承擔通信郵遞的功能了,僅僅履行一種政府招待所的職責。文書傳遞主要依靠遞鋪。遞鋪每十八裡或二十裡、二十五裡設置一鋪。遞鋪有步遞、馬遞、急腳遞(又稱急遞鋪)和金字牌急腳遞,南宋時期還設有有斥堠鋪和擺鋪。各種遞鋪傳送文書種類和日行途程不同。步遞用于一般文書的傳遞,是接力步行傳遞。這種傳遞同時承擔着繁重的官物運輸的任務,速度是較慢的。馬遞用于傳送緊急文書,一般不傳送官物,速度較快。但因負擔這種傳送任務的馬匹大部分都是軍隊挑選剩下的老弱病馬,所以也不能用最快的速度承擔最緊急文書的傳遞。因此,在緊急情況下,從北宋開始,又出現了一種叫做“急腳遞”的新的傳送文書的形式。皇祐元年(1049年)規定,馬遞一天一夜行四百裡,急腳遞一天一夜行五百裡。

宋朝出現的第一本官書(宋代的文書傳遞已不依靠驿站而是發展出了完備的快遞網絡)2

速度最快的金字牌急腳遞始設于宋神宗時,金字牌長尺餘,木制,用朱漆刻金字:“禦前文字不得入鋪”“凡赦書及軍機要務則用之”。日行五百裡,晝夜不停,走遞過程中随身帶着數個鳴鈴,遞鋪值守的人聽到鈴聲就要立即預備人馬出鋪,在道邊即刻交接出發。朝廷要求:“非緊急邊事,毋得擅發急遞。”元豐年間,西夏劍指陝西綏德,又動用80萬人圍攻甘肅蘭州。神宗用金字牌急腳遞指揮陝西鄜延路作戰,一時間驿夫“過如飛電,望之者無不避路”。

斥堠鋪和擺鋪也是急腳遞的一種,前者始建于建炎三年(1129年),“專一傳遞日逐探報斥堠文字”,每十裡置一鋪,每鋪限三刻承傳。後者亦高宗時所置,本為“通接沿邊探報軍期急切及平安文字赴行在”而設,因其要求經由州軍并取便路互相聯結置鋪,故名擺鋪。初以三十裡、二十裡置一鋪,後改為九或十裡一鋪,日行三百五十裡。除禦前之朱漆金牌外,樞密院給發軍期急速文字,另有雌黃青字牌。沿邊州軍并諸軍統制司申奏軍期急切文字,則有黑漆白粉牌,雌黃青字牌和黑漆白粉牌的文件傳遞皆日行三百五十裡。

入遞的文書又稱遞角。除“禦前不入鋪”文書直接由内侍省發遞外,其餘文書的收發均需經過進奏院。交付急腳馬遞鋪的文書均需負責的官員當時實封、不得寫事目,隻排字号并題寫遣發官司和期限日時,用印以蠟固護,裝入筒内。筒有皮筒、竹筒和紙筒三種。登記文書入鋪時刻和件數的簿曆分大曆和小曆,大曆是存于各鋪的底簿,小曆由鋪兵随身攜帶,交接時由下鋪批注回鋪時刻。除官府文書外,雍熙二年(985)還規定允許私書附遞,從而使私書附遞成為有宋一代的定制和宋代驿傳制度的顯著特點。

遞鋪雖以傳遞官府文書為主,但也可以接待使客,運送官物,乃至提供馬匹車船等交通工具。由于遞鋪組織的完善和普遍,驿館相對衰落,其職能遂為遞鋪所取代,或與遞鋪交織不可分。

本文為中國大百科全書數據庫原創,轉載須授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