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站得高看得遠,高層住宅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開闊、高高在上,不少家庭也因此争先恐後地搬進了高層。但随着時間的推移,高層住宅的各種弊端逐漸暴露,越來越多的家庭從高層撤離,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不妨一起來看看這3點,不能忍受這些缺點的人一定不要輕易買高層:
第一,出行太依賴電梯
高層住戶出門和回家的時候為了提高效率都要乘坐電梯,雖然絕大多數高層樓房都是兩梯四戶,但遇到用電梯的高峰期,住戶還是要等待一定的時間,無形中降低了出行效率,再多安裝幾部電梯顯然不現實;也難免遇到電梯故障或小區停電等意外事件,如果物業不負責,遲遲修理不好或者小區的發電機不給力,高層住戶回家都成了一件難事,必要時候還得租房居住,簡直不要太麻煩。
第二,發生危險的可能性大
首先高層住宅的人口密度比較大,鄰裡産生矛盾的可能性也由此增加,若小區的治安或居民調解工作做不好,矛盾雙方很可能大打出手,這既危害住戶的生命安全,又給增加了物業管理的難度;其次高層距離地面很遠,萬一發生火災,住戶逃生所用的時間會很長,一些人也可能因此受傷,一般情況下我國消防雲梯的高度在52米左右,按照一層樓2.8米計算,雲梯基本隻能到達18層的位置,18層以上住戶被困的風險就大大增加。俗話說水火無情,住戶逃生的時間每增加一秒,受傷和死亡的概率就增加一分。
第三,公攤面積大,購房成本多
一般高層的電梯數量都為2部,電梯占用的電梯井、過道都屬于公攤面積的一部分;根據國家相關的規定來看,超過18層的樓層必須要加設連廊和疏散樓梯,這一來是方便人們的通行,二來能減少消防隐患,這些通道以及額外占用的防火牆、防火門、窗門檻也屬于公攤;最重要的是,由于高層需要更好的承重能力,其牆體會更厚更寬,牆壁投影面積的一半都被劃分給了公攤。林林總總的這些算下來,有些高層的公攤比低層甚至高出了2-3倍,如今房子每平米的單價都不便宜,大部分家庭都是掏空全部積蓄再承擔高額的貸款,才得以成功購房,大家都想買那些公攤面積小、得房率高的單元,高層在市面上的受歡迎程度也由此降低。
從這3個方面來看購買高層的确不夠劃算,但若你本身的購房預算不足、對房子的實際面積也沒有過高要求,其實也可以考慮入手高層,但購買時一定要注意房子的戶型和朝向,否則入住的舒适度也很難得到保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