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
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香港《南華早報》1月23日報道:香港的銀行和券商公司正從内地雇用更多的金融人才,希望能利用他們的普通話優勢推進公司IPO 或其他交易。《南華早報》重點提到,普通話已成為投資銀行家的通用語言。
這其實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杠哥以前在香港的時候,曾經花過一點兒時間去學習廣東話。那時候總是以在國外生活、旅行的思路,認為不學習當地語言有可能會造成生活的不便。
後來卻發現完全是多此一舉。香港人學習普通話的熱情比杠哥學習廣東話的熱情要高得多。
不過這不是促使杠哥放棄學習廣東話的真正原因。真正原因是廣東話比普通話多出來的幾個音調會讓瘋掉的。
那個時候,杠哥就能理解一個外國人為了弄清楚“思”、“死”、“四”的發音,對着蒼天大喊“Oh My God(額滴個娘啊)”的感覺。
有一次杠哥去公司的茶水間吃下午茶,差點兒被看到的場景驚到了——兩個老外竟然在說普通話!
他們的普通話說得實在是太棒了!以至于杠哥根本就沒聽懂他們在說啥。
不過,那兩個老外聊得倒是很起勁。這是什麼情況?杠哥百思不得其解。
還有一次杠哥被學校邀請去和一幫剛入學的新生交流。
在清水灣半島的一處面朝大海的别墅裡,杠哥剛用普通話接聽完一個電話,一群老外就擁上來跟我用普通話侃大山。
當然,這些新生的普通話水平還十分有限。大部分的交流是用大眼兒瞪小眼兒的方式進行下去的。
有一個長得挺帥的加拿大小夥兒普通話發音特别标準,但是詞彙量不夠。他一邊說話一邊想詞兒,幾分鐘聊下來,他滿臉是汗。
杠哥當年學英語都沒有這些老外學普通話學得這麼認真過。
世道真的變了。
風水輪流轉
柏楊曾經在《醜陋的中國人》中大肆抨擊中文和漢字。沒想到30年過去了,中文和漢字竟然又迎來了崛起。
崛起的方式,并不是柏楊認為的是文化的強大輸出、書寫和數字化的便利,而是因為國力的強大。
就像80年代流行廣東話、90年代流行英語一樣,現在全世界流行說普通話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國經濟的強大。
普通話,已經成了許多商人熱衷的标簽。即便他們因為不同的立場而站隊到排華的圈子,但是也絕對不會輕易放棄用普通話來保持和中國的聯系。
普通話,已經成了許多政治家熱衷的标簽。就連整天喊着打壓中國的特朗普,前腳剛罵完中國,後腳就讓外孫女發一段用中文唱的歌。
外國人都開始說普通話了,在香港的金融界普通話已經成官方語言了,人工智能技術讓翻譯更便捷了,我們還有必要學外國語嗎?
當然有必要。
語言,就像是一扇窗,能讓你看到外面的風景。
語言,就像是一扇門,能打開通往他方的通道。
語言,能讓你帶來更好的工作機會,更大的事業空間。
其實,學外語沒那麼難。
學外語的方法
杠哥分享幾個學外語的經驗吧。希望對你有用。
1-單詞為王。
不會單詞,一切白搭。
會說單詞,就算連不成句子也可以進行交流。
舉個例子:當年我父母去日本玩的時候,因為白天我要上班沒法陪他們,隻好每天晚上給他們把交通的路線寫在紙上,讓他們自己出去玩。
結果有一天父母在橫濱迷路了。我媽就靠着她去日本前突擊學習的幾十個日語單詞就摸回了家。
無論是英語、日語、法語,隻要學會了最常用的幾百到1000個單詞,就足以應付絕大多數場景。
2-沒皮沒臉。
學外語,方法多如牛毛。
杠哥自己的方法就是把《Friends(老友記)》的每一集看20遍。一直看到視頻裡的人說上一句,你能下意識地接下一句為止。
坐地鐵、擠公交的時候可以看視頻,開車的時候可以聽音頻。
然後呢?接下來才是重點——學外語、用外語的時候,臉皮這種東西,就隻當它不存在。必須要沒皮沒臉。
不要怕笑話,要有阿Q精神——現在對我不睬不理,将來讓你高攀不起。
3-謙虛低調。
謙虛,一定要高調。要告訴所有人——我外語就這水平,你看着辦。
行為,一定要低調。要向所有人表示——我外語就這水平,可是我想和你交流的心是熱誠的。
這樣做的好處,是讓你的交流對象對你更包容、更有耐心。
你想啊,如果一個新手司機在車屁股上貼的不是“實習”兩個字,而是“秋名山車神”,會是什麼樣的結果?
如果心急火燎的你剛好跟在一個貼着“新手上路,多多關照”的車後面,你恐怕也不好意思鳴笛、閃燈催他快走吧。
外語是一個很好的職場和商業工具,可以不用,但不能沒有。
(關注“杠哥”,帶給你财經與商業思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