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曉楠生了寶寶後,本來挺高興的,但是婆婆說的一句話讓她開心不起來。婆婆說:“你看你孕期多吃點,孩子也不至于這麼輕。”婆婆一直認為九、十斤的寶寶才健康,曉楠的寶寶出生時才5斤,婆婆覺得寶寶太瘦弱,影響身體發育,甚至對大腦和智力有影響。
曉楠婆婆對寶寶體重的執念,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想法,她們都認為寶寶的體重和孕期媽媽的飲食有關,寶寶出生體重越重越好,越重孩子将來聰明。真的是這樣的麼?
嬰兒出生時體重受3個因素影響
首先是遺傳
有研究人員發現,嬰兒出生時的體重,不是媽媽單方面決定的,而是和嬰兒父母雙方出生時的體重都有關系。也就是說,嬰兒出生時的體重很可能有來自遺傳方面的影響。如果母親或者父親有一方出生時體重不足,寶寶出生的體重低于标準的可能性就高;如果父母雙方出生時體重都不足,那麼寶寶出生時的體重低于标準體重的可能性會更高。
其次是孕媽媽
孕媽媽的自身的情況,比如孕媽媽的身材高矮、健康狀況、飲食營養等。如果媽媽本身比較瘦小,胎兒也不會長太大。朋友曉楠身高158,體重常年在95斤,懷孕後也是長胎兒,自己不長胖的體質,即使她在孕期大吃大喝,胎兒也很難長到九、十斤。我另外一個朋友就是不同了,她身高167,體重110斤,懷孕後期一直控制飲食,孩子出生時還達到9斤。
第三是胎兒自身的發育
胎兒在母體的周數會影響新生兒出生的體重。孕後期35至39周,新生兒出生的體重會随孕周增加而同步增加;過早出生,胎兒體重過輕,超過40周出生,胎兒體重可能會過重。另外,胎兒的性别也有差别,女寶體重一般比男寶體重會低一點。
一般情況下,剛出生的寶寶平均體重為3000克,而處于2500-4000克之内都算在正常範圍。所以,寶寶的體重在這個範圍内都是健康的。
曉楠婆婆認為寶寶出生體重低,影響智力,體重和智商有關,其實這是沒有根據的。很多人像曉楠婆婆一樣認為“大胖小子才更聰明”,這其實是謬論。
孩子的大腦在整個胎兒期是最先發育的。嬰兒的頭部重量是體重的四分之一,剛出生的寶寶都是大頭娃娃的樣子。寶寶出生後,大腦還會有三次發育高峰期。
寶寶不是越重越好,過重的“巨大兒”,會讓媽媽在分娩時風險上升,萬一難産可能會影響胎兒健康,甚至傷及寶寶的大腦和神經。
所以,隻要寶寶健康出生,體重達标,父母們就不必擔心孩子的大腦發育和智商高低問題。寶寶出生時,智商都一樣。關鍵是在孩子出生後,父母如何做來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想讓孩子更聰明,智商高,父母應讓孩子多接收感官刺激
我們知道孩子一生中有三次大腦發育高峰期,其中0-3歲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期,是關鍵期期的關鍵,大腦會完成人一生大腦發育的75%。想要孩子更聰明,智商更高,我們就要抓住0-3歲這個時期,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而不是糾結于無法改變的孩子出生時的體重問題。
在孩子3歲前,父母要充分調動孩子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大腦接受更多外界刺激,促進大腦發育,讓孩子的智力和專注力,思維能力得到發展。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早教機構都帶孩子玩遊戲的原因。
朋友曉楠畢竟是博士畢業,在和婆婆溝通後,婆婆明白了自己的認知局限。之後曉楠和婆婆一起,從寶寶4個月時就帶着他玩各種益智遊戲書、洞洞書、翻翻書。
到孩子2歲時,明顯比同齡寶寶聰明,3歲上幼兒園後也經常受到老師表揚,說孩子思維敏捷,反應快,專注力好,動手能力強。後天的培養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和智力更加重要。
曉楠說她帶孩子玩的益智書中,這套《奇思妙想洞洞書》,孩子一直特别喜歡玩,從1歲起,每天要翻看好幾遍,因為裡面有很多不同形狀和大小的洞洞,孩子在翻、摸、摳時,手眼協調,滿足了好奇心,和探索欲,孩子還特别專注。
這類書非常适合0-3歲的寶寶,符合孩子的心理和認知發展,而且把認知啟蒙和互動遊戲結合,通過手腦互動的形式,促進大腦發育;邊玩邊動手的遊戲中,讓孩子學習知識,保持專注,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和智商。
書中主題涉及顔色、形狀、汽車等,内容豐富,貼近生活。書采用硬皮銅版紙,厚實撕不爛,貼心的圓角設計,不會傷孩子的手,幾個月的小寶寶也可以看。
我家二寶8個月時我就買了這套書,孩子喜歡的不得了,出門旅遊都要帶着這套書在車上翻看。孩子對形狀的認知就是從這套書上學會的。
從小培養孩子聰明的大腦,這套書不要錯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