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晚明時期一位大名士,又是一位著名的隐士,其詩反映出晚明文士的思想作風,他的詩彰顯出個人精神。他又熱衷于園林建築,琴棋書畫,詩詞歌賦,花鳥魚蟲均有涉獵,他便是陳繼儒。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他筆下的十首詩,體會其文字的奧妙之處,感受其個人思想情懷與精神内涵。
陳繼儒出生在上海松江區的一個普通家庭裡,他的父親特别注重教育,因此悉心培養陳繼儒。從小,陳繼儒天資聰慧,四歲的時候開始認字,記憶力超群。他的祖父和老師都非常喜歡他,家庭的溫馨與老師的諄諄教導,讓他養成随和寬容的性格。在啟蒙階段,陳繼儒得到名師的指點,慢慢地成為一名當世文壇名家。
據記載,陳繼儒也參加過科舉考試,但是他連續三次考試全部以失敗告終,對此陳繼儒大為憤怒,又因為晚明時期政壇的腐敗與社會動蕩不安,他看清科舉考試的弊端,最終他毅然決然選擇隐居山林,過着自己閑适的生活,并将所有精力放在學術上創作上。可以說,隐居生活讓其擁有良好的心态,因而能夠寫出好文章、優秀書畫,在隐居生活中創作出的作品能夠名垂青史。
東佘山居,是陳繼儒私家别業,在此地閉門著述32年,修身養性,直至82歲去世。可以說,東佘山居就是陳繼儒内心所向往的地方,在這裡他創作詩歌,繪畫,書法,飲酒,品茗,美食,養生等等,談娛樂,講園林,在那個亂世年代,刻意避開政治,追求現世享樂,好自然之美,活得極其潇灑,這也能夠代表明末文學名士的統一思想訴求吧。
雖然陳繼儒隐居山林,但并沒有完全脫離社會,他時刻關注國家命運,地方百姓生活,也好與友人往來。據記載,他曾與比自己小二十八歲的徐霞客有着一段真摯的友誼,并對後者的西南之行給予極大的幫助。另外,陳繼儒平易近人,不論貴賤,他都願意與人交友,而且接納各種思想,不拘泥于一家,因而他的作品中流露出複雜多樣的思想情懷。
陳繼儒是山人詩派代表,詩歌有數百首,各種詩體均有涉獵,其中隐逸詩占比較大。這類詩超然自得,悠閑适意,在隐逸情懷中又注入快樂主義,促進隐逸的世俗化,這類詩數量不在少數。另外,身隐心未隐的情懷是陳繼儒隐逸詩的一大特色,當然這也是被诟病的一點。再有,山水詩也不少,隐逸生活讓他擁有大把時間,因而它能夠與友人遊山玩水,詩歌神清氣爽,以化解内心上的煩惱。
感遇詩能夠體現出詩人對人生、社會的深沉之思。因為他終身未仕,有懷才不遇的意思,又借助詩歌感歎時光飛逝,抒發大志難成的悲壯情感。這類詩寫得比較隐晦,不過依然可以窺探到他内心不甘,隻能寄情于隐居生活,雖然隐居是内心所向,但也是無奈之舉。酬唱詩是早期陳繼儒為了糊口,以詩歌作為工具以求達官貴人高看,以謀求一官半職,内容有吹捧之意,也有虛假嫌。
總體來講,陳繼儒的詩率真灑脫,清冷飄逸,直抒胸臆,又彰顯豐富的想象力。值得一提的是,陳繼儒也寫詞,雖然在明朝,詞已經衰落,但他的詞産生濃郁的感傷色彩,能夠引發讀者悲涼的心緒。另外,他的詞有的刻意雕琢,展露文采與才華,有的則自然清雅并存,情景交融,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讀起來特别美好。
總之,陳繼儒在明末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子,他終身未仕,常年過着隐居的生活,其詩詞書畫樣樣精通,深受後輩人的推崇。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他筆下的十首詩詞,體會其文字的奧妙,感受其隐逸生活的美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