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隻知樂于助人,是一件傳統美德,而且在幫助人的過程之中,我們也會感到快樂,因此我們要去做。可是這種助人的動力能一直起作用嗎?我覺得未必,因為我們并非聖人,不一定能時時刻刻做到”付出無所求“。
以前在一個信仰佛教的慈善機構待過,其創始人證嚴法師告誡弟子:付出無所求是最大的快樂。當時雖然身在其中,但修行不夠,還是未能真正踐行。在處事之中,還是常常會因為付出沒有回報,或者好心反而遭人嫌,而憂傷痛苦不已。所以,有時候,反而不想付出。
也有人說:掌心向上,是索取,掌心向下,是付出。付出是能力的象征。這或許可以成為付出的一個理由,因為這會讓自己很有成就感。但是這也是對于有能力的人而言的。但是對于那些本就處于劣勢位置的人呢?
我也想也許”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的思想更适合激勵他們吧。因為每個人的内心深處,肯定有自己最渴望獲得的東西,這時候,如果他們明白了自己要想取得夢寐以求之物的方法,就是”欲先取之,必先予之“,那麼很多人會更願意付出的。因為人性本來就是自私的,但是今天這個社會的生存法則是”利他“思想。所以,我們如果能把自己的好處或者利益讓出一部分給他人,他人就會因為你的善意,而對你有所親近,你們的關系也會更加友好,而人脈決定了以後的很多機遇,這對于你來說無疑是有益的。
其實,我們仔細回想自己的生活,我們會發現:我們會與那些樂于幫助我們的人更親近,也更容易潛意識裡把對方當作自己的親密朋友,漸漸地也會因”近朱者赤“,自己也會成為一個樂于助人之人,由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身邊朋友越聚越多,于是乎,但凡有困難時,就會出現”一個好漢三個幫“的暖心場景。而我們今天要想把一個事業做大做強,需要的也是團隊,因為得道者多助,所以屆時,對你而言,組建團隊也沒那麼難。
這尤其适用于企業,以前的工廠,因為資本家占據着主要資源,需要的技能不多,工作崗位也不多,所以資方占據主導,他們會随意責罵員工。但是今天工作崗位多了,要想招攬到優秀的人才,企業不給他們提供足夠的升職空間,發展前景,是很難留得住人才的。這就要求企業要想人才為自己死心塌地做事的話,必須要先給予他們所想要的東西,這樣才能激發出他們的忠誠與創造力。
這是我對”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的見解,你們的看法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