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題目來自昨天一個朋友問我的問題。我當時其實想的是反答一句,我怎麼會不喜歡網易雲音樂呢?
橫向比較目前流行的大規模的音樂App,我的首要觀感是這樣的:網易雲音樂是我所見唯一堪稱“有體系”的音樂軟件。
這個“體系”的解釋大概有這麼幾個方向。
一、産品的體系感
産品的體系感首先是産品團隊的功勞。從歌單機制、唱片和音樂人信息機制,到推薦機制,給内容和社區運營都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舉個例子,當你喜歡上一首歌你能有多少種方式找到更多的同類作品?
第一反應就能想到很多方式:聽歌識曲,首頁上的通過每日的推薦、通過相近口味的推薦,播放頁中含有該歌曲的歌單、評論裡用戶主動的推薦等等。
網易雲音樂在産品機制上提供了足夠豐富的維度,能讓我找到我所喜歡的歌曲,同時留下了同樣足夠豐富的入口,能讓我發現更多我可能喜歡的歌曲。
二、内容的體系感
内容的體系感建立在産品的基礎之上。讓我喜歡的理由最重要的是建立在索引基礎上的結構化的音樂、唱片和音樂人信息。
而音樂人機制的開放性,給整個内容體系帶來了極大的擴展空間,同時也給觸達各類不同的音樂分類人群提供了幾乎無限的容納空間。
舉個例子,有一位叫做OEloop的音樂人,他最鮮明的身份标簽是一位有着很強編曲功底的B站鬼畜區UP主。他的成名作品是以雷軍為主題的鬼畜歌曲制作,每次在B站投稿作品後,音頻作品都會同步到網易雲音樂,每次數百上千的評論都顯示出鬼畜改編歌曲愛好群體的熱度。
以我個人為例,音樂口味很寬泛,但怎麼細小的分類都在網易雲音樂裡能找到足夠充分的内容,而且結合智能推薦和歌單機制,能夠享受到不斷探索的樂趣。
不讓其大,不棄其小。這種海納百川的内容寬度實在讓人喜歡。
三、用戶社區的體系感
基于産品和内容的體系感,就能導向用戶的社區的體系感。
在我的理解中,“用戶社區”是網易雲音樂相比于其他音樂服務網站/app最大的區别——有足夠的規模,又有相對鮮明的用戶群體特征和足夠鮮明的用戶社區特色。
基于歌單、基于品質奇高、信息豐富的大量評論,網易雲音樂的運營中很大程度上做到了一定級别的用戶“自運營”。這些歌單、評論就是二次創作,并且擁有了極強的對外輸出能力。前段時間,網易雲音樂在杭港地鐵上的那次“樂評專列”就是這種力量的一次集中展示。同時,這樣的二次創作、對外輸出,同時又在不斷給網易雲音樂帶來新的用戶規模和社區黏性、活躍度。
就我自己而言,我甚至喜歡花大量的時間在聽歌同時閱讀所有評論,無他,有營養且有趣。
檢驗社區體系的最佳标準是本身社區文化的沉澱和輸出——社區本身話語體系的誕生、壯大及對外輸出。
“網易雲音樂七大未解之謎“這樣的梗就是很好的注解。
各位可以感受下:
1、你和TA到底有沒有在一起?
2、中考高考研考的到底考上沒有?
3、評論已經頂上去了,ta到底看到沒有?
4、帳号已注銷到底是誰?
5、聽民謠的最後到底去沒去大理和西藏?
6、為什麼你們聽個歌都那麼多故事,我怎麼沒有?
7、抖斷腿的好些了嗎~
以上7條,如果有沒有看懂的,可自行搜索,補上互聯網流行話語體系的一課。就社區性本身而言,強盛的社區、強盛的生命力、強盛的商業價值潛力,對外表征之一就是對互聯網公共空間話語體系的輸出、構建、影響能力。
作為互聯網新物種,網易雲音樂社區的體系感,包括原生文化活力、可索引能力和對外輸出通路、重複高頻性 等,已經比肩或超越了此前的貼吧、B站等。而前面所提及的幾項優點,也提供了遠超過一個音樂App本身工具性帶來的商業價值的想象上限。
簡單說下,我喜歡網易雲音樂的原因是,提供大量音樂内容的同時,提供了更多讓我發現我喜歡的音樂作品和用戶社區内容的機會。我能找到我認同的好品味的作品和人群。
當然,一款優秀的産品。既有其作為産品的個人奮鬥,也要結合曆史進程。
首先,要看雲音樂小環境和網易大環境
我曾經和小米的一個朋友聊過一個話題。如何看待網易雲音樂、網易考拉海購、網易嚴選、卡牌遊戲《陰陽師》等一批近年來崛起的網易系産品呢?
一番之後,我們的結論大緻統一:無他,“态度堅決”、“長期堅持”耳。
“态度堅決”以陰陽師為例。我的這位朋友說,這個話題是在他和小米聯合創始人、中國新營銷旗手黎萬強的交流中産生的。即陰陽師以和風風格被認為是“二次元元素”的勝利,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和風”元素在産品中貫徹得極為堅決,從題材、畫風到聲優,全部貫徹日本元素,有這個決心,才能得到“純正和風”的用戶印象,在所謂“ACG亞文化”熱潮赢得用戶的高度認可。
用戶不會喜歡似是而非、不倫不類的産品。尤其是正在走向“主流”的亞文化領域中,态度端正、堅決才是赢得擁趸的正确姿勢。
“長期堅持”就很容易理解。網易系産品從郵箱、新聞産品的評論,到音樂、電商等産品,在長期運營中一緻堅持追求“品質和聰明”的屬性,積累了大量對品質感有着極強追求的核心用戶群。說白了,相比其他互聯網巨頭聚集的典型大規模用戶集群,網易系的用戶更透着股聰明勁、對品質的要求更高。
這些積累結合下面要說的結論,就會産生深遠的影響。同時,消費升級不僅在實體商品領域,文化消費也同理。
文化消費需求趨勢,在同一時期内向下兼容,向大衆兼容;但長遠看,向上攀升,向更精緻的表達靠攏。
以清末四大徽班進京為鑒。當時,“花部”京劇和雅部“昆劇”雖然有過一時之争,最後“花部”京劇得到了大衆市場。但這個過程中,從徽班到京劇的演化中,也從“昆劇”吸取了大量營養。整體戲劇的文化屬性和水準得到了巨大提升。
比如,慈禧太後作為骨灰級專業票友就曾親自主持,把全劇240出的昆曲《昭代箫韶》翻改成清宮廷内大戲的京劇(皮黃)劇本。
從大衆視角看,目前我國整體國民音樂欣賞水平還不算太高。但是,從社會發展趨勢來看,整體欣賞口味的提升和趣味的進一步分衆化顯而易見。符合這一發展規律的就是好内容産品、好社區産品,而這些産品的用戶價值和商業價值都會得到充分體現以及回報。
你說我能不喜歡網易雲音樂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