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關于殺球的兩節課,重點說的是:力量的傳遞及内旋的重要性。對今天要說的重殺,是十分重要的。如果還沒有看的朋友,可以回頭看一下。
重殺,重在哪裡?怎麼樣才能讓球更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分享的重殺,希望能給你帶來更詳盡的解答。
可以這樣理解:重殺是力量最大,速度最快,殺傷力最強的一種後場擊球方式。所謂重,不單單是力量大,速度快,還體現了将球向地上扣的感覺,球是砸在地上的。如下圖:
↑球是被重重的扣在地上↑
↑殺球時球的飛行路線↑
重殺的力量重,是将球向下扣壓,很多殺球都是擦網而過,給對手造成很大的防守困難。來看下雙腳起跳殺球的完整動作:
↑左手持拍跳殺↑
↑右手持拍跳殺↑
動作分解:
①側身,持拍手在後;
②屈膝,蓄力,為起跳增加力量;
③起跳,雙腳蹬地,向上躍起;雙手上擡,非持拍手向上引;
④空中動作:a、躍起之後,小腿向後曲勾,上身向後仰,腹部向前,身體呈弓形;b、與此同時,雙肩向後拉伸,非持拍手上引之後,自然放松收回;c、持拍手的手肘向後完成拉弓的動作;d、持拍手同側肩膀向前轉動,身體正對擊球方向,持拍手完成擡肘,後倒的動作,腰腹及雙腿随之轉動;e、持拍手臂内旋,揮拍擊球;f、向非持拍手腰下自然收拍。
⑤落地,持拍手同側腳在前。
我們都知道,最關鍵的動作就是第四步,起跳之後在空中的轉體與擊球。但是在實際訓練和實戰中,我們發現一個問題:在空中無法完整的做完這些動作。
具體表現在以下4個問題:
1、還沒有轉身,就已經落地,更别說擊球了;
2、起跳之後發現球已經下落,無法完成擊球;
3、動作完成了,擊球卻無力;
4、擊球有力,卻殺到底線,失去殺傷力。
下面我們來分析重殺的動作注意事項,也為上面的問題找到原因與解決方法。
- 注意事項 -1、屈膝
屈膝是起跳前很關鍵的動作,卻往往被大家忽略。屈膝的作用是将身體收縮,獲取更大的彈力,讓接下來的彈跳更有力。如下圖:
↑起跳前的屈膝↑
屈膝有2個注意事項:
①雙臂:屈膝準備時,整個人會向“内縮”。所以,雙臂應該向身體靠攏,而不是展開或者舉起的狀态。這有利于身體在“外放”時更有力。如下圖:
②腳:雖然為雙腳起跳,但是大多情況下,重心并不是均勻分配在雙腳上。由于身體向後的緣故,持拍手同側的腳就會承受更多的重力,另一隻腳則比較放松。所以,非持拍手的腳後跟可以微擡。如下圖:
↑非持拍手同側腳↑
2、起跳
屈膝之後的起跳,是身體“外放”的過程,雙手上舉,非持拍手要略高于持拍手向上引;雙腳蹬地發力,身體向上躍起,小腿随之向後曲勾。如下圖:
↑身體從收到放的過程↑
↑小腿向後曲勾↑
起跳的注意事項:
①雙臂:起跳之初,雙臂向上擡,帶動身體向上;起跳最高點的時候,非持拍手基本都會伸直,然後收回。而持拍手則向後拉伸,做拉弓動作。如下圖:
②雙腳:起跳的質量,除了身體主動向上伸展之力,最重要的是雙腳蹬地産生的反作用力。蹬地力量越強,身體獲得的反作用力就越大,就像立定跳遠一樣。
其次,我們發現,很多人在起跳之後小腿要向後勾,這是什麼原因呢?
第一個原因是,讓身體平衡,因為上身向後仰,身體向後傾斜,小腿後擺會平衡身體;
第二個原因,讓身體向後呈弓形,為接下來的反弓發力做準備;
第三個原因,小腿後勾的幅度大,會讓整個身體的重心向上移動,增加滞空時間。比如傅海峰的跳殺,如下圖:
↑小腿向後勾↑
起跳質量,關系着擊球點高度及殺球質量好壞。如果在起跳的時候用力不足,身體的外放不夠,滞空時間完全不夠做轉身擊球的動作,那就會出現咱們上面的第1個問題“還沒有轉身,就已經落地,更别說擊球了”。
對于業餘選手來說,在打羽毛球時并沒有發揮真正的彈跳高度,基本上都是随意的跳。如果不拿球拍跳,相信你肯定跳的要高很多。根據上面說的“屈膝蓄力”和“起跳動作”,試一試,相信你會有所收獲。
以上就是《從入門到熟練》的第三十八節内容,本節主要是分析雙腳起跳之前我們需要做的準備,以及起跳時的發力與動作。總結如下:
起跳前,人是收縮的,屈膝蓄力,手臂收攏;
起跳時,利用身體主動向上伸展之力,雙臂上引,雙腳蹬地發力;
起跳後,持拍手拉弓,非持拍手伸直自然收回,身體後仰,小腿向後曲勾,身體呈弓形。
PS:重殺的講解會非常詳細,除了雙腳起跳殺球,還有單腳起跳殺球,希望能幫助到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