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拟聲詞,《詩經》是當之無愧的鼻祖,将近六分之一的詩篇用到了拟聲詞。
詩歌中拟聲詞的運用給我們帶來了全方位的感官享受,水聲、蟲聲、風聲、玉聲、金鐵之音、鐘鼓之音等等,悅人耳目,怡人神智。
這裡,我們先舉一些比較熟悉的拟聲詞,做簡單介紹。
1、唧唧:蟲叫聲
《聞蛩》—唐•白居易
聞蛩唧唧夜綿綿,況是秋陰欲雨天。猶恐愁人暫得睡,聲聲來向卧床前。
蛩(qióng)即蟋蟀。非常喜歡白居易這首詩,“聲聲來向卧床前”,可謂神來之筆,把蛐蛐描繪的極其形象生動,活靈活現。
3、切切:蟲叫聲
《村夜》—唐•白居易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獨出門前望野田,夜明荞麥花如雪。
群蟲叫聲,如若人之竊竊私語。
4、蕭蕭:馬叫聲、風(吹樹葉)聲;辚辚:車行聲。
《兵車行》—唐•杜甫
車辚辚,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送友人》—唐•李白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詩人與友人揮手告别,兩匹馬仿佛理解主人的心情,禁不住蕭蕭長鳴,使人不禁聯想到,馬尚且如此,人的感情自然不言而喻。
《夜書所見》—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登高》—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秋之無盡悲怆感,盡在蕭蕭二字!
5、喈喈:雞鳴叫聲;關關:鳥鳴聲。
《鄭風·風雨》—先秦•佚名
風雨凄凄,雞鳴喈喈。
《周南·關雎》—先秦•佚名
關關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恰恰:莺啼聲
《江畔獨步尋花》—唐•杜甫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莺恰恰啼。
黃莺活靈活現,躍然紙上。
7、啾啾:悲鳴聲
《兵車行》—唐•杜甫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8、呦呦:鹿鳴聲
《短歌行》—魏晉•曹操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其實,“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是引自詩經的《小雅•鹿鳴》。
9、蕭瑟、飒飒:秋風吹草木聲
《九歌》—先秦•屈原
風飒飒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
《觀滄海》—魏晉•曹操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10、泠泠:水流激石聲,引申為清幽之音。
《與朱元思書》—南朝•吳均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
《聽彈琴》—唐劉•長卿
泠泠七絲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