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松日。全國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我國50歲以上的人當中有1/5已經患上骨質疏松症,骨質疏松已成為困擾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對此,醫務人員建議,預防骨質疏松,50歲以後每年檢測一次骨密度。
建議50歲以後每年檢測一次骨密度
骨質疏松症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多發于中老年群體,早期症狀并不明顯。疼痛、駝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質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現。骨折是骨質疏松症的直接後果,輕者影響機體功能,重則緻殘甚至緻死。
北京協和醫院内分泌科主任 夏維波:最常見的是椎體骨折,那麼其他還有髋部骨折,當然也有骨盆骨折、肋骨骨折,都算骨質疏松性的骨折。骨質疏松症骨折出現以後,特别是對于老年人危害是非常大的。即便是經過很好的手術恢複了,在一年之内仍然有一半人不能夠自理生活。
全國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50歲以上的人群中有1/5已經患上骨質疏松症,有46%已經出現骨量減少。但在臨床中骨質疏松症的治療率較低,數據顯示:隻有10%患有脆性骨折的老年女性實際接受了骨質疏松的治療。
北京協和醫院内分泌科副主任 李梅:真正來看病的患者多數已經有明顯的骨痛,甚至有相當多的患者已經發生了輕微外力下骨折,在之後才來就診,可是骨折對于我們來講已經是重度骨質疏松了,我們更希望患者在四十歲之後就要檢測骨量的變化,及早發現骨量減少,以及骨質疏松。
醫務人員建議,骨質疏松不是自然現象,而且可以預防,發現後也能夠有效治療。40歲先做一次骨密度檢測,了解自己的骨量處于什麼狀态,50歲以後每年檢測一次骨密度。
北京協和醫院内分泌科主任 夏維波:隻要是積極預防,無論是生活方式的,必要的時候還有一些藥物,共同作用下是可以防止骨量丢失的。
避免誤區 骨質疏松并非老年人的專利
醫務人員提示,骨質疏松可防可治,但一定要避免誤區,預防骨質疏松光補鈣不行。
人的骨量總體呈現“正常——減少——疏松”的趨勢。随着年齡的增長,30歲左右骨量達到峰值,随着年齡越大,骨量流失越來越快,就越容易發生骨質疏松。但骨質疏松并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如果出現腰酸背痛、骨關節疼痛或輕微外傷後骨折就要及時就診。
北京協和醫院内分泌科副主任 李梅:對于我們很多很多青壯年人,由于可能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者是服用一些影響骨骼代謝的藥物,會引發繼發性骨質疏松症,甚至有一些兒童有遺傳性骨病。所以骨質疏松骨折并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屬,在兒童和青少年階段,以及壯年階段,都要保護骨骼健康。
除了遺傳因素以及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等疾病之外,營養不均衡、活動量不足、嗜煙、酗酒、過量攝入咖啡因和碳酸飲料會增加骨質疏松的發病危險。很多人覺得,出現骨質疏松就是缺鈣,隻要補充足夠的鈣就沒事了,其實如果體内維生素D不足,即便補充再多的鈣,身體也無法有效吸收。因此,骨質疏松患者在補鈣的同時,還要補充維生素D。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補充鈣劑和活性維生素D有助于延緩骨量丢失,但并不能替代抗骨質疏松藥物。
預防骨質疏松要從生活細節做起
醫務人員提醒:預防骨質疏松要從生活細節做起,合理膳食、增加适量運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尤為重要。
日常飲食預防。日常飲食中要增加鈣的補充,尤其是在兒童期或青春期,可多食用一些含鈣量較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豆類、動物肝髒、蛋黃、海魚及魚肝油等,還有能促進腸道吸收鈣的維生素D,以及有利于鈣吸收的大豆蛋白,都有預防骨質疏松的作用。
運動預防。運動鍛煉有利于促進骨形成和骨重建,可以維持或增加骨量,增加骨的彈性。中年時期運動可以對機體産生很多益處,老年時期更為重要,運動不僅能減緩骨量的丢失,還能改善機體的各項生理功能、降低跌倒的風險。老年人可根據個人情況,多進行走路、慢跑、體操、跳舞、騎車、球類運動等運動。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煙、酗酒、喝濃咖啡等,會大大增加骨質疏松的危險性。因此,要合理膳食,戒煙戒酒,适當運動,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才能有效減少骨質疏松的發生。
來源: 央視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