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俄烏戰場,蘇-57大秀肌肉,采取編隊獵殺的方式,一舉洞穿烏軍防空系統,赢得好評如潮。此戰之前,作為五代機的蘇-57很少亮相,關于它的實際性能,外界隻能猜測。甚至,蘇-57在試驗階段還一直飽受争議,外媒爆料出諸多負面新聞。那麼其真相到底是怎樣呢?
圖注:蘇-57戰機
制造錯覺 幹擾視線
俄羅斯曆來注重保密的傳統,甚至以前曾經發生過己方飛行員誤擊己方新型戰機的事件,隻是因為保密太嚴,不知道是己方戰機。但是随着技術的發展,偵察監測技術的成熟,傳統的保密方式已經不适用于現代戰争,特别是俄烏戰争以來,美軍方為烏提供高清衛星影像等情報的方式,這都加大了保密工作的難度。
于是,俄方作出應對策略,那就是散布假消息。從信息源頭上,蘇-57從研制初期到正式列裝前的信息,俄方進行全面控制。除了俄方官方發布有照片及視頻外,外界幾乎看不到非官方的信息,隻能靠猜。這就為俄方的保密工作提供了基礎,為蘇-57在技術上赢得主動權制造了信息差的優勢。
但是,這樣做的副作用也很明顯,使得蘇-57的軍售訂單寥寥無幾,在軍售市場跟同代戰機F-35無法相提并論。
圖注:蘇-57戰機
鞏固國防 必須為之
俄羅斯雖然繼承了蘇聯解體後的大量遺産,但受國内外形勢所迫,俄羅斯空軍依舊元氣大傷,裝備研究幾乎止步不前。與此同時,美國為鞏固其地位一直在穩步推進先進戰機的研發,這極大地加劇了俄羅斯的危機意識,俄羅斯迫切需要能夠與美國空中力量抗衡的新一代戰機。
在蘇-57研制初期,由于五代機需要大量的研發基金,俄方一直在跟印度談合作,希望“印度出資,俄方出力”。有人說,俄羅斯為了跟印度達成合作一起研制蘇-57,不得已才處處示弱,放出大量關于蘇-57的負面消息,其目的是讓美國放松警惕。
随即,俄印雙方達成合作,蘇-57的研制也小有成效。不久後,由于經費等多方原因,印度宣布退出,蘇-57研制項目被迫擱淺。盡管如此,雙方在此期間的合作還是為蘇-57後來的成功研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後來,蘇霍伊設計局頂住多方壓力,在資金、技術等各種條件受限的情況下成功研制出試驗機型。在此基礎上,俄方進行多次試驗與改進,終于,才有了蘇-57問世。蘇-57的成功列裝也進一步彰顯了俄羅斯的軍事強國地位,大大緩解了俄羅斯國土範圍内防空的壓力與緊張局勢。
圖注:F-35戰機
降低成本 量産減負
衆所周知,軍品出售曆來是軍事強國重要的資金來源,F-35作為唯一一款出口的五代隐身戰機深受購入國青睐,這樣也能給美國帶來了大筆的軍售資金,同時,洛馬公司在大量資金回流的基礎上,使得F-35成本降低,直接促進了F-35産業鍊的持續健康發展與升級。
同樣,蘇-57戰鬥機最大的問題也是生産。
隻要有國際大買家購買,蘇57戰機就能起死回生,繼續蓬勃發展。在世界各國可用于出口的戰機中,蘇-57作為F-35唯一的競争者,其銷售前景是非常好的,比如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沙特、秘魯、印度、土耳其等國。就拿以色列來說,由于美國的軍售限制,以色列買不到F-35,不得已隻能選擇蘇-57;諸如越南、馬來西亞以及非洲的阿爾及利亞等國,他們是蘇式戰機的愛好者,對蘇式戰機極具信心,他們也會選擇蘇-57。
總的來說,蘇-57究竟好不好?戰場表現已經說明了一切。蘇-57的這次實戰展示,相信會吸來一大波國際訂單,量産蘇-57的問題終将迎刃而解。
專家簡介:翁宗波,軍事裝備科普專家,主要從事國内外高科技裝備、各兵種主戰裝備、聯合作戰戰略戰術等方面的研究,先後在《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兵器》雜志等軍事類報刊雜志發表文章200餘篇,個人榮立三等功1次。
出品: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
作者:翁宗波
策劃:金赫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來源: 光明網-科普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