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螺旋是DNA的二級結構,如果把雙螺旋DNA看作一根繩子,再将其進一步扭曲,就稱為超螺旋,即螺旋上的螺旋。超螺旋就是DNA的三級結構,具體情況取決于二級結構。
電話線也有超螺旋結構,引自百度圖片
B-DNA以每10個堿基一圈盤繞時能量最低,處于伸展狀态;當盤繞過多或不足時,就會出現張力,形成超螺旋。盤繞過多時形成正(右手)超螺旋,盤繞不足時為負超螺旋。因為超螺旋是在雙螺旋的張力下形成的,所以隻有雙鍊閉合環狀DNA和兩端固定的線性DNA才能形成超螺旋,有切口的DNA不能形成超螺旋。
無論是真核生物的雙鍊線形DNA,還是原核生物的雙鍊環形DNA,在體内都以負超螺旋的形式存在,密度一般為100-200 bp一圈。DNA形成負超螺旋是結構與功能的需要。
在細胞内DNA的高級結構是動态變化的。通過多種蛋白因子和酶的作用,改變DNA的二級結構和三級結構,是生物功能的需要。DNA的複制、轉錄、重組、修複,都伴随着其高級結構的變化。在生物體内,改變高級結構有以下三種方法:
環狀DNA的拓撲異構,引自百度圖片
DNA的拓撲結構公式如下:
L=T W
其中L稱為連環數,是一條鍊以右手螺旋繞另一條鍊纏繞的次數,必須是整數。纏繞數T是雙螺旋周數,W是超螺旋數。T、W可以是小數。超螺旋密度一般在-0.03到-0.09之間。
真核生物的染色體是DNA與蛋白質的複合體,其中DNA的超螺旋結構是多層次的。染色體由染色質細絲經過多次卷曲而成,染色質細絲是由核小體重複單位構成的串珠狀結構,而核小體則由DNA和組蛋白構成。
核小體結構,引自百度圖片
組蛋白是富含精氨酸和賴氨酸的堿性蛋白,有H1、H2A、H2B、H3和H4共5種。後四種各2分子組成核小體的蛋白核心,約140 bp雙螺旋DNA(核心DNA)在蛋白核心外繞行1.75圈,共同構成核小體的核心顆粒。核心顆粒之間有約60 bp的連接DNA。1分子組蛋白H1結合在連接DNA的進出部位,将核心DNA固定在核心蛋白外圍。
核小體呈扁球形,高約6 nm,直徑約11 nm。核小體重複單位約200 bp,長度由68 nm壓縮至11 nm。所以第一次超螺旋使直徑2 nm的DNA雙螺旋變成直徑11 nm的染色質細絲,長度壓縮6-7倍。
染色體DNA的超螺旋層次
染色質細絲經過再一次超螺旋,形成直徑30 nm的染色體粗絲,長度又壓縮6倍。第三次超螺旋使粗絲盤繞成直徑400 nm的單位纖維,長度壓縮40倍。最後由單位纖維折疊形成染色單體,長度壓縮4-5倍。這樣,經過4次超螺旋,DNA的長度壓縮了近萬倍(8400倍)。
人類二倍體DNA總量3.3×109bp,全長可達1.75米,DNA分子平均長度在4cm以上。隻有經過這樣的壓縮,才能裝入細胞核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