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得隴望蜀講了什麼道理

得隴望蜀講了什麼道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2 14:17:44

在中國西北,有一條橫貫陝甘甯三省的山脈,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山勢東陡西緩,有“山高太華三千丈,險居秦關二百重”之譽。由于山高坡陡,需要六重盤道才能登頂,故此得名“六盤山”,又稱“隴山”。地處六盤山東西兩麓的隴地和蜀地,原本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因為東漢劉秀的“得隴望蜀”傳出了绯聞,那麼這一說法靠譜嗎?

得隴望蜀講了什麼道理(為什麼得隴就能)1

上圖_ 東漢版圖

“得隴望蜀”的由來

公元25年8月5日,劉秀稱帝,建立東漢。漢軍問鼎中原後,實力與日俱增。随着盤據河西的窦融不戰而降,唯有龜縮隴右的隗嚣和據險蜀地的公孫述一息尚存。建武八年(公元32年),漢軍兵分兩路,分别由來歙和吳漢、岑彭率領,試圖一舉剿滅隗嚣。

在漢軍淩厲的攻勢下,隗嚣所屬十三名大将、十多萬軍隊以及天水郡大部歸降東漢。來歙順勢占據略陽,吳漢、岑彭圍攻西城和上邽。隗嚣元氣大傷,軍無鬥志。劉秀親臨略陽,犒勞來歙。他寫信給正在作戰的吳漢和岑彭,稱:“兩城若下,便可将兵南擊蜀虜。人苦不知足,既平隴,複望蜀。”這就是“得隴望蜀”的由來。

得隴望蜀講了什麼道理(為什麼得隴就能)2

上圖_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

隴蜀之間的交通聯系

蜀地山險環伺,道路崎岖,易守難攻,三國時期諸葛亮稱其為“益州險塞”。按理說,平時出入蜀地尚且不便,行軍作戰更是難上加難,事實并非如此,自古以來,針對蜀地的軍事行動不下二十次,其中占領全蜀的行動有13次。

隴地的軍隊自位于“金牛道”西側的道路攻入蜀地,能夠達到避實擊虛、出奇不意的效果,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這條道路起于甘肅文縣5 公裡處的鸪衣壩。三國時期,曹操為了鞏固西北邊防,在文縣設置了陰平郡,此道故名“陰平道”。

《三國志》記載:鄧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裡,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其實,陰平道自鸪衣壩經陰平橋,翻越摩天嶺,進入蜀境的青川,再經唐家河、落衣溝、陰平山、馬轉關、靖軍山、清道口,至江油關(今四川平武南壩鄉),全程700餘裡。這一長度與史實描述相同,印證了鄧艾伐蜀的險絕大膽。

得隴望蜀講了什麼道理(為什麼得隴就能)3

上圖_ 鐘會 偷渡陰平

與劍閣道、金牛道官方認證不同,陰平道并非主幹道。它緊鄰西北蠻夷之地,道路狹窄陡峭,兩側群山聳峙,數百裡荒蕪人煙,商人樵夫避之不及,隻有匪人私販經常出沒,有“邪徑”的惡名。陰平道最險惡的地段當屬隴蜀邊境海拔2227米的摩天嶺。此地北坡較緩,南臨峭壁,以“山高如雲表,玄鶴尚怯飛”聞名于世。當年,鄧艾率軍到此,無路可走,隻得“以氈自裹,推轉而下”,方才翻越摩天嶺,創造了軍事史上的奇迹。

《魏書》中,鄧艾谏言:“今賊摧折, 宜遂乘之。從陰平由邪徑經漢德陽亭趣涪, 出劍閣西百裡, 去成都三百餘裡, 奇兵沖其腹心。”與其他蜀道相比,陰平道行軍距離最短,對成都威脅最大。在13次軍事行動中,三國鄧艾、蒙古窩端和明初傅友德經此入蜀,在戰術上起到了奇襲的目的。劉秀提出“得隴望蜀”的戰略規劃,确實具有很強的可行性。

得隴望蜀講了什麼道理(為什麼得隴就能)4

上圖_ 東漢光武帝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

隴地的戰略資源

軍事作戰僅靠交通是不夠的,需要充足的資源儲備。馬匹,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隴地水草豐美,草原空曠,非常适合馬匹的生長繁衍。早周朝始,秦人始祖赢非子在此為周王室牧馬。《史記·貨殖列傳》指出:隴地“畜牧為天下饒”。出于戰争和客觀條件的需要,養馬業在隴地畜牧業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西漢時期,漢武帝對隴地出産的馬匹給予充分肯定,他曾坦言:“神馬當從西北來。”受此影響,養馬業成為隴地的支柱産業。《漢書·食貨志》稱:“衆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可見馬匹之多。在朝廷的大力扶持下,隴地逐漸成為國家的養馬基地。

得隴望蜀講了什麼道理(為什麼得隴就能)5

上圖_ 劉徹(公元前156年 -前87年),即漢武帝

這一傳統在曆代得以傳承。東漢永元五年(公元93年),隴地的馬匹多達30餘萬匹。北魏時期,當地“馬乃至200萬匹”,馬匹數量相當可觀。時至隋唐,“吐谷渾曾得波斯草馬,放入青海,因産強駒,能日行千裡,時稱青海骢。” 吐谷渾手中的波斯草馬,就是從隋唐隴地軍馬牧場偷盜的,說明當地馬匹質量也有長足進步。

南宋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八月,窩端率領蒙古軍隊經陰平道,突破宋軍防禦,攻取廣元。十月八日,蒙軍騎兵攻入成都。宋蒙激戰四川,蒙軍先後三次攻占成都,南宋被迫退守川南,修築釣魚城、青居、大獲、雲頂等十餘座山城,構成複雜防禦體系,以此遏制蒙軍騎兵進襲。由此可見,使用騎兵伐蜀的重要性。隴地豐富的馬匹資源為攻蜀提供了可靠的戰略保障。

得隴望蜀講了什麼道理(為什麼得隴就能)6

上圖_ 蒙古騎兵

蜀地的“短闆效應”

一隻木桶能裝多少,不是長的木闆說了算,而是短的木闆決定的,這就是“短闆效應”。蜀地盡管坐擁地利,自身卻存在着短闆。細數建立在蜀地的7個政權,統統是割據一方的短命王朝,反映出當地資源、道路和人才的不足。

首先,資源的局限性不足支撐蜀地的發展。以戰略角度考量,蜀地有着“天府之國”的光環,相較全國,仍然有很大的差距。當中原政權局勢稍定,就會着手水陸并進,大舉攻蜀。蜀地政權隻得分兵布防,進行被動防禦。一旦山險被突破,蜀地的防禦形同虛設了。

得隴望蜀講了什麼道理(為什麼得隴就能)7

上圖_ 魏滅蜀形勢

其次,蜀道難以承載軍需物資供應。李白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感歎,高度概括了蜀道的惡劣狀況。這無疑提升了外敵入侵的難度,同時也增加自身用兵的難度。兵少,物流負擔減小,易被外敵擊敗。兵多,物資供應困難,同樣難以成事。

最後,人才短缺拖了蜀地發展的後腿。蜀地交通閉塞,資源有限,人力資源顯得尤為寶貴。戰争帶來的兵員損失,蜀地并不能給予持續補充。而蜀人安于現狀,缺乏進取心,造成優秀人才的短缺。7個蜀漢政權中,有6個是由外地人建立的。蜀漢政權外強中幹,為“望蜀”創造了有利條件。

綜上所述,隴地以馬見長,蜀地山險拱衛,陰平道将兩者緊密相系。根據劉秀豐富的作戰經驗,“得隴”是前提,陰平道是必要條件,指派優秀将領完成“望蜀”的目标。

作者:計白當黑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漢書•食貨志》《史記•貨殖列傳》《魏書》《三國志》

文字由曆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