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遠慶對自己制作的臘鴨信心滿滿 李曉春 攝
中新網江門12月15日電 題:秋冬季節廣東僑鄉江門恩平臘鴨飄香
作者 李曉春 郭軍
“這是我們今年曬制的最後一批臘鴨,前期的臘鴨已售完。今年隻養了1600隻麻花鴨,比往年減少20%。曬制好的臘鴨,身硬、翅白、肥瘦鮮明,每隻重達1.15公斤至1.4公斤。”近日,廣東江門恩平市那吉鎮大蓮中間坪村的農戶黃遠慶稱,每逢進入秋冬季節,品嘗過當地臘鴨的食客都惦記着那股來自“溫泉之鄉”恩平的臘味香。目前臘鴨售價為每公斤76元,已通過快遞銷至珠三角城市和上海、江蘇、四川等地。
骨架幹燥發白、皮肉變薄是臘鴨即将曬制好的表現 李曉春 攝
據了解,曬制臘鴨是恩平人秋冬季賦予麻花鴨二次風味提升的直接體現,恩平臘鴨有個頭較大、皮薄肉厚、肉紅味香等特點,以那吉鎮出産的最為出名。2017年,經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标局審核通過,由那吉鎮土特産專業合作社申請注冊的“那吉臘鴨”成為恩平首個集體商标。2021年那吉鎮曬制臘鴨規模超千隻的農戶多達10戶。近年來,恩平臘鴨名氣逐漸打響,“線下 線上”的銷售模式,使其逐漸成為當地的特色手信,吸引衆多顧客選購。
包括臘鴨在内的廣式臘味成為秋冬季最吸引顧客的時令食材 李曉春 攝
11月後的那吉鎮,沿途村莊和田野上,到處可見晾曬臘鴨的場景。一隻隻處理好的光鴨,用小麻繩綁住吊挂在架子上進行晾曬,在北風和陽光的作用下,鴨體表層分泌出的油脂香随風而來,形成那吉鎮鄉村秋冬季專屬的家鄉味道,也是當地産業振興帶來的幸福味道。
臘鴨煲菜果 李曉春 攝
“品質上乘的麻花鴨,須用稻谷喂養,且在晚稻收割後,要将其放到田間散養,養足90天後,才能用來制作那吉臘鴨。每年11月後,農戶會抓住北風到來的時機,着手制作臘鴨,從宰殺、腌制到晾曬,整個過程都是純手工制作的。”那吉鎮人民政府農辦主任梁健超介紹,“如今,曬制臘鴨已成為那吉鎮的特色産業,晾曬出的臘鴨個頭勻稱、品質穩定、品相較好、風味獨特。随着近年‘臘鴨節’的成功舉辦,那吉臘鴨品牌經濟價值有明顯上升趨勢,全鎮每年銷售臘鴨超2萬隻,‘夥記臘鴨’‘萬公臘鴨’‘高塘臘鴨’等品牌在當地深入人心。”
臘鴨焗煲仔飯容易令人食指大動 李曉春 攝
“我老公2012年從他父親手上接過曬制臘鴨這個活,至今已有近10年,最多的一年曬制近2500隻臘鴨。我們結合多年的養殖經驗,通過科學喂養,每隻麻花鴨的個頭控制在2.5公斤至2.8公斤之間,肥瘦比例恰到好處。”黃遠慶的妻子林曉娜透露,麻花鴨宰殺處理幹淨後,需用鹽抹勻腌制一天兩夜(視天氣和溫度略作調整),用溫水清洗後串上小麻繩,即可上架晾曬。為避免晾曬時招引蒼蠅叮咬産卵,部分農戶直接用網紗做成圍蔽式的棚進行晾曬,自然風幹需15天至20天,一般冬至過後因天氣變化而不再曬制臘鴨。
清蒸臘鴨色澤誘人 李曉春 攝
用網紗做成的圍蔽式曬棚已成為那吉鎮秋冬季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李曉春 攝
進入秋冬季,臘鴨、臘腸、臘肉等各款廣式臘味,被江門五邑地區商家擺在顯眼位置吸引顧客。“想買臘鴨嗎?本地臘鴨個頭比外地的略大,鴨下巴、鴨翅、鴨爪都完整保留,表皮内藏的黑線狀絨毛根比較少,這是鴨養殖時間長、手工拔毛幹淨的體現。以前農村老一輩诙諧地把臘鴨比喻成‘鍋蓋’,來形容其個頭大。”恩城街道錦江市場一老闆娘熱情招攬顧客說:“臘鴨是比較百搭的食材,可用于炒菜、焗飯、煮粥、煲湯、烹鹹湯圓,亦可用于焖芋仔、焖馬鈴薯、焖椰菜果、焖白蘿蔔,或煲菜幹湯、煲西洋菜湯、煲蘿蔔湯等,直接蒸熟也很香。”
在陽光的照射下,臘鴨肥脂部分有透光的現象 李曉春 攝
在陽光和北風雙重作用下自然風幹中的那吉臘鴨 李曉春 攝
如今,在恩平有顧客喜歡将臘鴨用幹稻草吸油增香處理,也有顧客要求将其真空包裝進行寄貨,便于放入冰箱保鮮。天氣好的情況下,臘鴨的保鮮食用期可延至春節後,且能保持口感基本不變。恩平臘鴨,在烹饪過程中香氣四溢,獨特的風味讓菜肴多了一種家常的味道,使衆多海内外遊子對其魂牽夢繞。(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