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界面設計的發展

界面設計的發展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03 06:05:49

界面設計的發展(從設計的底層邏輯出發)1

在周一的推文《Re-Product:從消費者/企業和設計者的角度,重新思考“産品”的定義》中我們已經重新認識了“産品”:産品的本質是為了解決用戶需求的一套解決方案——它是一種客觀存在,是企業家和設計師聯姻之後為消費者“量需定制”的使用體驗;它要麼是一段凍結的空間,要麼是空間内所有感知的具現。

作為年前的倒數第二篇推文,今天我們繼續死磕工業設計的“底層邏輯”,設計的本身;我們将以“Re-Design(再設計)”作為切入點,思考未來設計對于“設計”的“渴求”。

同樣,我們先從百度和維基中認知“Design”:

百度:設計是把一種設想通過合理的規劃、周密的計劃、通過各種感覺形式傳達出來的過程。

維基:設計是一種有目的的創作行為;也可以稱之為情報的建築。

在這裡百度偏向于寫實,維基側重于寫意依舊适用。

同理:設計是把一種有目的的創作行為通過收集分析情報之後用合理規劃、周密計劃傳達出來的過程。

簡而言之:設計的本質是為了解決問題。

設計:是一種主觀意識,是設計師在有限的資源、有限的資金以及有限的資曆之上帶着鐐铐跳舞的過程;它以設計師為中心,會考慮到企業家的項目可行性、消費者的使用體驗,以及生産線的具現。

它是一段流動的時間,以及在這段時間内所有綜合因素的平衡。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設計是妥協的産物,更是平衡的藝術。

相較于産品是一個既定的事實,是企業家、設計師和消費者三位一體的具現;從産品最早在企業家這裡“起于微末”隻是一個點子開始,到後續準備資源和設計師接洽商量項目可行性,接着就是設計師綜合甲方需求和消費者體驗巧奪天工,然後産品走上生産線從夢想照進現實,最後通過各種場景送到消費者面前;這是一件産品漫長的“前半生”,也是它們落入尋常百姓家進入社會之前的“求學生涯”。

這裡的每一個角色對于産品的後半生能否賣個好價錢都至關重要,但如果非要衡量出一個長短,企業家、生産線、營銷戰和消費者都是“錦上添花”,隻有設計師才是“雪中送炭”。

當然,設計是一項商業活動;沒有企業家的一擲千金,設計師也不會“投筆從戎”,但我們不能否認設計師的确是根據企業家“虛無缥缈”的想法為消費者做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尤其是在當下競争白熱化千篇一律的産品中,想法并不值錢,一味地給用戶畫餅充饑也終究會擱淺;隻有“立竿見影”撥動了消費者心弦、滿足了她們某種需求的産品才有可能完成購買,設計就愈發重要。

怎麼在那千篇一律的同質化中給自己加戲,把自己變成“萬裡挑一”就成為了每一件産品的必修課。

僅僅隻是設計,似乎已經滿足不了當下的需求;于是,Re-Design 就浮出了水面。

其實就像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說的,Sony、Apple和Dyson 這三款超級産品之所以敢走輕奢路線,在價格上遠遠高于同類産品,除了他們外在顔值上的出類拔萃、品質上的體驗超凡,更核心的原因在于它們的“創新溢價”。

而創新是從哪裡來的?

自然是在過往産品之上的“Re-Design”。

這也正是 Sony、Apple和Dyson 這三個超級産品他們算不上行業的先驅,卻定義了一個時代的緣故。

有人說設計的本質就是創新,這種說法不算錯,但也不全對。

考慮到創新的實質是在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之上,創造有别于當下大多數産品的使用體驗;因此,它有可能是科技、造型、材料上的颠覆,也有可能是文化、體驗和感知上的回溯。

具體到每一個細節,Re-Design大緻可以劃分為三個層級:

第一:基礎升級,産品自身形态、材質,科技的革新,是一種内在美。

第二:體驗升級,産品交互方式、理念,體驗的革新,是一種美的溢出。

第三:感知升級,産品情緒共鳴、傳遞,感知的革新,是一種情緒的滲透。

一、基礎升級

界面設計的發展(從設計的底層邏輯出發)2

産品的基礎是什麼?

外觀、材質、色彩、功能、科技、形态……諸如此類。

是我們對于一款産品的“客觀”認知,即使沒有被人使用,作為一款産品它依舊存在的特質。

它們就是産品的本身。

那麼,所謂的基礎升級,在産品本身上的再設計又是什麼?

倫敦設計工作室 Extra&ordinary Design 和馬德裡藝術家 Eileen Ng 合作開發的手工制作花瓶系列—— Teumsae ,靈感來自植物在路面裂縫中掙脫向上生長的模樣; Eileen Ng 還為其搭配了手工紙花,意在與它們搭配的每個花瓶的形狀和顔色相得益彰。

初看是不是有一種很驚豔的感覺,而且耐心去看的話,也不會感覺它很普通。

這是為什麼呢?

要知道傳統的花瓶幾乎都是透明玻璃制品,而且由于玻璃這種材質本身的限制,花瓶呈現出來的情态也往往沒有太大的新意,它們更多的作用是在襯托、在凸顯花的美豔。

但以上 Teumsae 花瓶和花的關系更像是共生,花從裂縫中掙脫的姿态比把花瓶隻是當做一個穩定的平台,這種産品想要表達的東西更加豐滿。

但其實現在的玻璃花瓶也是從以前的陶瓷進化來的,把花的根莖獨立出來,這又何嘗不是另一種意識形态上的Re-Design。

二、體驗升級

界面設計的發展(從設計的底層邏輯出發)3

産品的體驗是什麼?

是一款産品在它的本職功能之上給消費者提供更細膩、飽滿、驚奇的體驗。

它們是産品的延伸,是産品主動向這個世界伸出的觸角。

那麼,體驗升級之上的再設計又應該如何定義?

我們印象中的書立還是一個薄薄的藍色鐵闆,它不漂亮、不美觀,還賊難用。

但誰叫我們那課桌上重巒疊嶂的厚厚課本需要它們呢?

原本以為我們記憶中的書立就這樣終究會被時代淘汰,直到我們遇見了那個日本小哥@monde ;他在書架裡造了一座“小胡同”,一開燈就是萬家燈火。

瞬間,有沒有一種心髒中槍的感覺!

小哥這是把微縮後的生活裝入了書架的縫隙,用上帝視角來看,這是一種很溫馨的體驗。

而且這種立體書立想象力還不僅止于此,一旦我們把它和著作裡面的某個場景融合,又或者是更進一步用上MR混合現實技術,一本書中的某個情節、某個場景是不是就能變成“掌上微縮電影”呢?

把傳統書立立體化,賦予它本職功能之外的“想象力”,這就是基于Re-Design理念的體驗升級。

三、感知升級

界面設計的發展(從設計的底層邏輯出發)4

産品的感知是什麼?

如果說産品是一段凝固空間,體驗是萦繞在空間周遭的交互洞察。

那麼,感知就是包裹這層空間以及空間周遭交互洞察之上,産品與消費者碰撞之後産生的情緒心流。

再進一步,如果說産品體驗是産品的延伸,是産品主動向這個世界伸出的觸角;那麼産品感知,就是産品主動擁抱這個世界、擁抱消費者之後在消費者心中産生的情緒反饋。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名日本小哥@田中達也 ,他喜歡用迷你小人的視角來看世界,于是生活中的常見物品都變成了龐然大物,還有了新功能,比如牙刷看起來像淋浴,儲存卡變成了鋼琴……從 2011 年起,小哥每天在網上發表一幅攝影作品,沒有一天間斷,堅持了整整五年!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微型日曆》(miniature calendar)。

相比于産品的基礎升級讓人眼前一亮,體驗升級産生的驚喜,像“微型日曆”這種出于對生活的觀察,賦予了産品生命力的“故事化”就顯得格外“精緻”;它已經不再是一件尋常的産品,用戶也不吝啬稱之為作品。

從平淡的生活中發現美,從時序空間的錯位扭曲中感知童真,這是創作者的生活态度,也是圍觀者夢寐以求的“生活”。

這種從用戶的角度出發“身臨其境”,賦予作品“生命力”,不就是更高層次的Re-Design麼?

當然,在基礎升級、體驗升級和感知升級之上還有沒有更高層次的 Re-Design ?

自然有。

但如果把設計當做是“初創”“微創”“重創”的話,那更高層次的“Re-Design -再設計”就已經算不上創新了,它是革命、是颠覆;就像電腦對紙媒、手機對電腦、智能機對功能機做過的事情,它們已經不在同一條起跑線。

回到今天的主題:設計不一定要“振聾發聩”,産品也不一定要“驚世駭俗”,把産品融入場景、給産品注入情緒,用設計捕捉生活中的“小确幸”,這樣的獨具匠心是隻關注産品的“本職功能”無法企及的。

基礎升級給消費者提供的本質還是産品,是功能化之後的産品。

體驗升級給消費者提供的本質就是服務,是産品場景化之後的服務。

感知升級給消費者提供的本質已醞釀成情緒,是産品故事化之後的情緒。

所以,孰強孰弱,一目了然。

但也不是說每一款産品都需要,也适合進行基礎升級、體驗升級和感知升級的“再設計”;畢竟,設計是商業行為,是妥協的産物,更是藝術的平衡;所以對于設計本身來說,我們不能按部就班、也不能好高骛遠,如何把有限的資源“變成”更高效的生活方式,這才是對于每一款即将面世的産品最适合的“再設計”。

最後,如果說産品是在販賣未來,販賣一種生活方式。

那麼,設計就是穿越時空預支産品的未來。

PS:案例來自于好奇心日報&設計癖

END

#專欄作家#

幻夢邪魂,wanyidongxi;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每一次輸出至少都有一次有價值的思考。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