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頰鲷在魚友間更多的被稱“燈眼魚”,但這并不正确,市場上的“燈眼魚”全部都是燈頰鲷,而燈眼魚本尊,卻可能像該科其他品種一樣,很少出現在國内市場上。
不過名字這種東西叫的人多了就稱為真理,下面也沿用大部分魚友的說法把該魚稱為燈眼魚。
燈眼魚的燈實際上是眼睛下方的一對大型橢圓形發光器,裡面共生的細菌可以發出綠光,就像一盞燈一樣。盡管燈眼魚并不完全生活在深海,但這對發光器在夜間仍然有用武之地。每當夜幕降臨,燈眼魚就會成群從生活的洞穴中遊出來,到沙地上活動。利用發光器發出的綠光來覓食、通訊、求偶,遇到捕食者時,發光器還可用來震懾及迷惑捕食者。
當成群的燈眼魚同時發光而且到處亂遊時,眼花缭亂的光點就會讓捕食者一臉懵逼,不知道從何下口,燈眼魚就可以乘機開溜。而且,燈眼魚的發光器是可以旋轉的,隻有向上翻出光線才會照出來。當捕食者靠近時就往下一拉,燈眼魚就會沒入無邊的黑暗之中,一切都如不曾發生一樣,隻剩下不知所措的捕食者。
雖然在許多時候,燈眼魚都被誤認為是深海魚,但它頂多隻能算半個“深海住民”。盡管它的發光器總是搶眼的昭示着自己,但實際上發光并非深海魚類專利,包括鲾和燈眼魚屬在内的許多淺水魚都具有發光器,因此僅以發光就判定一種魚是否住在深海并不嚴謹。事實上很多燈眼魚分布都相當淺,燈眼魚已經算是個特例:它的分布上限很淺,隻有2m,但下限卻達到了400m,直逼燈眼魚科的最大水深——由艾氏盾眼鲷(Parmops echinatus)創下的458m。
由于這一特性給了給飼養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使得它在魚缸中也能很好的生活。
野外的燈眼魚多生活于洞穴附近,随着年齡的增加,它們會逐漸移向深水,這大約可以解釋為何我們常見的燈眼魚最大都不過十幾厘米,而其最大體長卻可以達到35厘米——那些大個體的燈眼魚,或許都隐藏在黑暗的深海之中。
這種魚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分布很多,但想在淺水區捕撈到難度還是不小的,更多的還是深海作業,捕撈和減壓作業都十分困難,所以在貿易中并不多見。一些海洋館喜歡成群地收集這種魚,用來展示,故在民間貿易中的個體更為少,馬雲家标價200元每條,還算比較良心,不過這魚不成群飼養觀賞價值一般,所以要想弄好一個觀賞缸價格不菲。
燈眼魚絕對是另類的觀賞魚,飼養它的愛好者一般把它們單獨飼養在一個沒有光照的水族箱裡,看它們如何自我發光。光斑由含磷的熒光物質構成,在營養不足的時候會完全失去其功能。事實上,你每天至少要給這種魚提供2個小時的照明,才能幫助它們維持發光,而且要用海蝦來喂養,否則光斑也會在數月裡消退。
要避免購買到減壓不好的魚,這些魚在水族箱中不能正常遊泳,而且不吃東西,故無法被養活。購買時,可以讓貿易商投喂給你看,如果它們吃東西,一般都是健康的。
大家都在看
想了解更多有趣好玩的海水知識嗎?
來下載龍巅魚鄰吧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下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