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7日公布的第二屆江蘇“綠籬笆環境獎”入選案例中,靖江赤子之心環境文化交流中心組織實施的《綠色籬笆守“靖”好,赤子之心護“江”來》項目榜上有名。該項目通過在學校開展繪畫、手抄報、黑闆報、攝影、演講等活動,引領青少年和社會公衆加入保護母親河行動,已入選全省社會組織參與長江經濟帶發展十佳優秀案例。
在靖江,有一個響亮的環保公益品牌“赤子之心”,其創始人鞠鑫,現任靖江市第一高級中學黨委副書記、靖江赤子之心環境文化交流中心主任。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鞠鑫希望留給學生的不僅是某項具體的教學成果,更希望在孩子和家長心裡種下一顆綠色的種子,進而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到環保隊伍中來。
自2001年創立以來,“赤子之心”已招募2萬多名環保志願者,鞠鑫還協助創辦拉薩、天津、大連、綿竹、泰州等地24家青少年環保社團,組建“赤子之心”生态文明教育網絡聯盟,承擔教學研究和生态文明教育實踐項目46個。“心如赤子、情系環保,我們秉承這樣的宗旨,堅持‘傳遞綠色、分享快樂’的理念,帶動身邊人去傳播綠色文明。”鞠鑫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鞠鑫出生于1983年。中學時期的他,見證了家鄉靖江的飛速發展。伴随着經濟發展的提速,環境污染問題也接踵而至——天不再那麼藍了,水不再那麼綠了。鞠鑫看在眼裡,急在心頭。2000年,鞠鑫考入徐州師範大學讀書。初入校園,他在介紹家鄉靖江時提到有“長江三鮮”時,就有同學當場反問:“聽說長江鲥魚都被你們吃光了,都‘滅絕’了,還哪來的‘三鮮’?”
“當時我挺受觸動。”鞠鑫說,他和幾位同學當即決定,要盡己所能地去保護環境。他們相約從撿垃圾、種樹、清除“牛皮癬”做起,踐行這份初心。為了動員更多同學參與環境保護,鞠鑫在校園内發起籌建一個環保社團,很快得到80餘名同學的積極響應。當時,經常看到他們在學校圖書館義務清理垃圾的一位同學說:“你們真是用赤子之心在做環保啊!”鞠鑫覺得“赤子之心”四個字恰好表達了他們的初心,于是就用作社團名。2001年10月,鞠鑫和同學在各宿舍樓下設立廢舊電池回收桶,一學期回收廢舊電池4大桶、100多公斤。
畢業後,鞠鑫進入靖江第一高級中學工作,将“赤子之心”環保社團帶進中學校園,開始在青年學生中進行環保宣傳。除了組織環保講座和環保主題的繪畫、寫作比賽以外,鞠鑫還參與編寫了10萬字的校本教材《地球媽媽》。他們用“媽媽流淚了比喻酸雨,媽媽發燒了比喻全球變暖”這些學生容易理解的方式,培養孩子們的環保意識,通過“小手拉動大手”,影響家長的環保觀念。他帶着學生及青少年朋友,一起走到長江邊,開展生态保護宣傳教育,以及清潔長江濕地、巡河等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帶動更多的人來保護長江母親河。
如今在靖江一中,每個班級都有一項特殊的“三毛基金”。鞠鑫發動同學們開展垃圾分類回收項目,用賣垃圾的錢資助貧困同學。到目前,“赤子之心”已連續10餘年赴靖江特殊教育學校、福利院看望慰問特殊兒童、孤兒群體,開展“讓夕陽更紅”孤寡老人幫扶活動。2008年以來,“三毛基金”已累計為保護母親河、資助貧困兒童、結對幫扶聾啞兒童等捐資約10萬元。
環保不僅僅是政府的責任,更是每個公民可以參與的綠色事業。“赤子之心”團隊從幾個人到一群人,從“種樹、撿垃圾、清除牛皮癬”的環保老三樣,到如今的青少年環境教育、清爽社區私人訂制、綠色電影城鄉行、碧水蔚藍行動等四大主題活動,鞠鑫和他的夥伴們,用20年如一日的行動,踐行着他們保護生态環境的赤子之心。鞠鑫本人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最美生态環保志願者”、江蘇省“優秀環境守護者”、江蘇“最美志願者”等榮譽。
随着“赤子之心”影響力不斷擴大,當年的很多校友畢業之後去學校當老師,他們紛紛通過網絡找到鞠鑫,咨詢能否在學校建立“赤子之心”社團。這時候,鞠鑫就會毫不猶豫地把電腦裡接近1.4T的資料分享給他們,在網絡上讨論社團的運行,他還會抽空去相關學校指導,幫助這些社團可持續發展。
在鞠鑫“赤子之心”的感召下,靖江一中每年有數百名畢業生選擇填報環境資源類專業,許多學生進入高校後擔任環境宣傳教育項目負責人,接力為生态文明事業做貢獻。
“鞠鑫是一個很有魅力的環境守護者,我真的很佩服他的毅力!”英國環保志願者Bobby早已是鞠鑫的忠實粉絲,“我一開始是朋友介紹過來的,現在周末都會約上朋友,和孩子們一起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環保活動,感覺很棒!”
新華日報·交彙點記者 顧介鑄
供圖:靖江市委宣傳部 靖江一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