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詢(公元557-641年),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陳武市水定元年(公元557年)生于廣州(今屬廣東),祖籍渤海千乘(今山東高青),家門之後。太建二年(公元570年),14歲的歐陽詢因避抄家之禍,遂隐匿,為其義心好友尚書令江總收養,幸免于難。
32歲那年,陳亡,随養父人隋,居長安。隋亡,和虞世南起為窦建德系複王朝所用,歐陽詢任太常卿,為朝廷禮儀方面最高執行長官。兩年後,東夏王朝被秦王李世民讨平,歐陽詢再次作為降臣人唐。此時是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歐陽詢65歲。因其本是唐高祖李淵隋時舊友,人唐即招納磨下,且起為五品“給事中”。這是歐陽詢一生中最為顯達的職守,是一位集谏、憲、注于一身的門下省常務長官。當時,歐陽詢不獨在省内執行封駁、司法、人事審查以及監考諸職權,還奉诏參修《陳書》,又領修當時最大的一部官修類書《藝文類聚》。該書約百餘萬言,分46部,有子目27個,其中引用的書籍達1431種,唐以前的經、史、子、集各部皆有輯錄,在中國文化史上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歐陽詢書初習梁陳時風,得大令展蹙之秘;複師北齊劉珉,筆力為之瘦挺;其後參學章草、領悟索靖用筆三味,終于吸收六朝精華,成一代名家。他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精品力作,從數量上來講,有唐一一代僅次于顔真卿。隸書作品有《房彥謙碑》(貞觀五年書),楷書作品有《化度寺碑》、《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行書作品有《仲尼夢奠帖》、《蔔商讀書帖》、《張翰思鲈帖》,行書刻帖有《漢文時帖》、《殷纣帖》、《度尚帖》《勞穆公帖》等。
其中楷書以《化度寺碑》與《九成宮醴泉銘》最為著名,行書精品當推《仲尼夢奠帖》。《化度寺碑》于貞觀五年(公元631年)書刻,時歐陽詢75歲。此碑書法道勁溫雅,結字端嚴,用筆輕快、靈動,較《九成宮醴泉銘》更為輕松。清人楊守敬認為:《化度寺碑》是歐陽詢書法中最醇古的,字形較小,但非常精緻。《九成宮醴泉銘》很多字形、用筆與《黃庭經》相近,帶有隸意。《化度寺碑》晚年書刻,險勁嚴謹的特征更明顯,被曆代書家奉為“歐體”之楷模。總括來看,“歐楷”是平中造險,險而能穩,點畫位置及輕重緩急準确無誤,絲毫不能移動,很是嚴謹。
“歐書”為使字求險,還将甯四周的線條多作向内彎曲的弧線,顯得中宮緊湊;字内短線則組成有次序的瘦長方形,長線向外極力伸展,形成字外形狀斜度較大、對比強烈的菱形,逾斜逾險。用筆上更多強調圓潤、厚實。單從險絕的角度上講,最典型的是《皇甫誕碑》和《虞泰公溫彥博碑》了。《皇甫誕碑》無立碑年月,翁方綱認為是歐陽詢70多歲時作;據歐所曆官階和撰碑人于志甯所曆官階推算,大都認為是歐最晚之作。
《虞恭公溫彥博硨》刻于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岑文本撰文,歐陽詢書丹時年已81歲。原砷在陝西醴泉,可惜殘缺太甚,但完好處的碑文,極為道嚴精勁、幹淨利落,無絲老拖泥帶水之習氣。從碑的風格看介于《化度寺碑》和(九成宮醴泉銘》之間,有複歸平正的趨勢。
《仲尼夢爽帖》為遼甯省博物館收載展迹本。此帖體秃筆疾書,轉折自方筆網、氣勢沉着,綠色以淡筆為主,用筆易妍媚為遒勁,并吸如,無有停滞;結體易方為長,與度世南相比,少了一些溫收北朝書法險峻外露的造型,潤平和的士大夫氣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