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縣融媒體中心11月16日訊(記者 蒲愛民 車彤瑤 唐文斌 楊博)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發展鄉村特色産業,拓寬農民增收緻富渠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衆内生發展動力”。
立冬過後,武山大地,天氣晴朗,氣溫比往年稍顯偏高。沿着武漳公路一路前行,進入榜沙河鴛鴦鎮盤古村段,一座座嶄新的鋼架蔬菜大棚顯得格外耀眼,為這片廣袤的土地增添了勃勃生機。
走進一座新建成的鋼架大棚裡,一群婦女說說笑笑,正在為種植的蒲公英進行除草定苗作業,經過她們的辛勤勞作,一朵朵盤子大小的蒲公英就已定型完畢。包紅英一邊除草,一邊介紹:“我們是盤古村人,把地租給了甘肅隴漿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收一個租金。疫情期間不能出去,平時還能就近打個小工,到大棚裡除除草、摘摘菜,一天掙60元,也是很好的。”
據了解,盤古村“兩委”通過引進甘肅隴漿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租賃了村上的100畝土地,建了82個大棚,一方面為公司提供蒲公英、包菜等酸菜原材料,一方面示範引領周邊群衆發展大棚蔬菜。
鴛鴦鎮盤古村位于榜沙河畔,這裡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是榜沙河流域主要産糧區,但是由于種植習慣的不同,種植結構單一,主要以種植小麥、油菜、玉米等作物為主,土地利用率低下,嚴重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今年,村“兩委”在鎮黨委、鎮政府的精心指導下,組織村民多次深入洛門大南河流域和渭河流域參觀大棚蔬菜,悉心學習先進、高效的大棚種植技術,為盤古村今後發展蔬菜大棚、優化産業結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盤古村黨總支副書記包吉平說:“采取‘合作社 公司 農戶’的模式,村上今年建了345個大棚,已經種上了蔬菜,預算一個大棚收入最少達1萬元以上。明年我們村的每戶人家都要建大棚,規模準備建到1000個大棚,同樣按照‘合作社 公司 農戶’的模式,在三方協議的大力支持下,群衆一定能得到很好的收入和實惠。”
村民包明生是村上這次發展大棚的示範戶之一,他指着自家的鋼架大棚高興地說:“現在通過政府大力支持建起了幾百個塑料大棚,在我身後這個棚子就是我的,我準備明年種些架豆,架豆的價錢好,不愁銷路。”
巧借東風好發力,起航揚帆正當時。随着明年4月份左右廣濟渠的修複使用和産業路的打通,盤古村必将成為遠近聞名的“蔬菜村”,高産、高效、優質的大棚蔬菜也将成為拓寬群衆增收緻富的新引擎,“菜籃子”将鼓起百姓的“錢袋子”。
(新聞來源:武山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