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十部》(56)
還原存在什麼是存在?直觀地說,有就是存在,沒有就不存在。什麼是有?被我們感知到的存在就是有,這就是說,有就是感知,存在就是感知。那麼,有和沒有有什麼區别呢?從根本上說,有就是被感知到,有為什麼會被感知到?因為又是一種有序的排列和結構,這點物理學已經證明,有序的粒子排列為物質,無序的離散的粒子為不存在。最尖銳的問題是:誰使粒子有序排列?粒子們為什麼要做有序排列?這序從何來?存在觀念就在這裡出了大問題,我們早就發現了存在之序,我們叫它自然法則、自然秩序和自然規律。存在是什麼我們認識到了,這些使存在成為存在的法則、秩序和規律從何而來,我們不知道。這就是存在之謎,如果我們将這個暫不可解釋的謎擱置起來,這是應該的,但我們卻聰明地将這些謎打包做了個終極的解釋,叫客觀存在。這就完了,這個客觀存在就成了永不可解釋的謎,結果是存在之謎成了客觀之謎,謎上再加謎,存在就徹底地成了謎之陷阱。
其實,存在秩序并非不可思議。存在之有為什麼有?是對于誰有?顯然隻能是對需要這個有的主體而言,誰需要有,誰就會給有以秩序。這不難推斷出,存在之所以存在,是需要這種存在,誰需要這種存在,存在就為誰而存在。這是思辨邏輯得出的結論,這也就揭示了存在的原理。生物之有和人類之有來自哪裡?來自于感知運動,這就是說,世界的存在來自于哪裡?來自于我們的感知。如果世界不是一種我們感知到的有,如果一切事物不被我們感知到,它們是有嗎?沒有被感知的有,存在還存在嗎?
有是什麼?有就是我們的感知,有就是存在,存在就是感知。人們即便承認了這種轉換關系,但人們還是不明白什麼是存在。存在在感知以外,存在在感知以内,存在就是感知,這是我們對存在的三種理解,其實沒有存在,隻有感知,存在就是感知,感知就是存在。這已經說得太明白了,沒有我們認為的實在實在地被我感知到的存在,隻有我們的感知。感知為什麼就不實在?我們将感知信息和感知本身分離開了,這是人類精神方式的作為。對于人以外的其他生物,感知就是存在,存在就是感知,它們絕不将兩者分離開來。我們将其分開,是一種精神智慧的方式,這使得我們可以将感知信息做抽象化的處理,從而更大範圍和更有效地認識、獲取和把握更多的存在。将感知作信息化處理是我們誤解存在關鍵原因,這才有了意識與物質的對立與争執。
還原存在就是将存在還原為感知,在感知紀元,存在不再存在,存在就是感知。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客觀世界的徹底瓦解和感知世界的全面重建。意味着我們不再糾結于客觀事實和客觀規律,而重新遵循感知事實和感知規律。感知的分量加重到存在的位置,我們在談論存在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在談論感知,我們在追究存在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在追究感知。于是,一切固定于我們之外的存在都不再存在,比如時空就不再存在。我們非常清楚隻有感知運動的變化和感知運動的秩序,變化的記錄工具是時間,秩序的表達是空間。存在就是我們的感知,這不僅僅是一個觀念問題,這是我們與存在的關系問題。我們感知的決定性因素在我們,我們自身才是存在的決定性因素。這決定了我們的行為不再是單向地改造自然,而是重點改造自己,改造自己和改造自然同時并舉,再也不會出現人與自然的尖銳對立,因為,我們才是自然本身。
還原存在就是将存在還原到我們身上,我們就是存在,除了我們自己,再無别的存在。那存在應該怎麼存在?存在就該是理性的理想的存在,當然不是按照我們的主觀想象和主觀意志來存在,是按照感知的規則和規律來存在,是按照感知的倫理邏輯來存在,是按照感知的最佳狀态來存在。從我們的身上,即從我們的感知特性中,可以發現、認識和把握存在的一切秘密。所以,追究我們的感知就是在追究存在,把握我們的感知就是在把握存在,實現我們的感知目的,就是在實現存在的目的。還原存在,才發現存在并不神秘,我們的感知就是存在的邊界,我們就是存在本身,這是感知紀元的核心事實。(接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