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西壩豆腐正宗做法

西壩豆腐正宗做法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3 02:41:02

西壩豆腐正宗做法(融入文化的西壩豆腐)1

最正宗的西壩豆腐在西壩鎮,我也曾有幸領略過西壩豆腐的風采。在鎮上街道交叉口,一座晃眼的仿古建築,上面擱着四個大紅的字“西壩豆腐”。幹淨簡潔的飯堂,本地的朋友點好了菜,接着就是漫長的等待。好奇的人坐不住了,可也進不了廚房一覽究竟,隻能有一搭沒一搭地瞎聊天。等菜一口氣都上來了才知道一切都是值得的。驚訝,本來豆腐就已經是一種很神奇的食物種類了,端上來的又是不同形态,不同形狀,不同樣式的豆腐們。如果不告訴你你現在在西壩鎮吃西壩豆腐,你一定認不出來桌上的盡是各式各樣的豆腐,還以為是什麼稀有品種呢。這時的你不得不佩服豆腐的可塑性與廚師們的創造性。

西壩豆腐正宗做法(融入文化的西壩豆腐)2

我們幾人極其有限,吃不了豆腐宴,就隻點了幾道,道道卻都讓人印象深刻。想不起名字卻記得樣子和口感,高低不平卻擺放有序的紅豆腐柱子,咬下去内有乾坤;看似家常的紅燒豆腐,掩不了的潑辣與霸氣;白胖的方形豆腐,如樣子般可口,溫和松軟;豆腐濃汁與蛋黃的絕配,意想不到的傳奇爽口,這是眼睛與舌頭的一段神奇經曆。

西壩豆腐正宗做法(融入文化的西壩豆腐)3

正宗的西壩豆腐僅在西壩鎮,因為其他地方沒有做豆腐的絕佳特色水質——涼水井的水。涼水井的水來自不遠的桫椤谷,來了西壩鎮,不去去桫椤谷簡直浪費。我們去的時候,交通不便,想了很多法子才到了進入桫椤谷的一個小入口。而本來還隻是下坡小路,慢慢地,路越來越窄,到最後隻有下山的石闆階梯,滿是青苔。越往下走,就越是清涼,可是這明明是酷暑炎夏。走完石梯到了下頭,一片清冽竹林,一個簡搭的小棚,幾口土竈大鍋,許多沒扶手的竹制矮椅凳,幾張矮木桌,幾條長闆凳,同行的當地朋友說這是人多時吃豆花飯的地方。再走幾步就是一條湍急的小河溝,周圍樹叢中隐約可見幾顆桫椤數,這種奇特的樹,身子上沒有其他枝幹,花紋圈勒,年紀大的樹放下根根虬須像是包裹着晚禮服裙,隻在頂上像孔雀展羽一般鋪開枝葉。據說這些樹是恐龍最愛的食物,這片桫椤是保留最久的遠古遺迹,遠到還沒有人類文明的時候。一掃炎夏的悶熱,這裡是天然的桫椤氧吧,沒有污染,無人打擾。這裡涼爽到近乎是冷,難怪涼水井的水如此清冽,我們甚至不自覺要加上衣服。

西壩豆腐正宗做法(融入文化的西壩豆腐)4

據說沿着小河道走到盡頭時可以看到桫椤之王,那顆最大的桫椤樹,在友人的建議下,我們開始了尋找桫椤王的曆險。一路上,入眼即是桫椤數,大的小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雄壯威武的,袅娜娉婷的,頂天立地的,四仰八叉的。沿河小石闆路一層不染,路邊低矮的同樣是遠古的蕨類,他們陪伴着一顆一顆的桫椤度過漫長的歲月。果然蕨類和桫椤才是叢林王者,走在小路上,基本看不到天空,可是植物又不是很多,根本沒有其它雜草叢生,一切都合理搭配并井然有序恰到好處。小河道時大時小,有時變成沒腳的小溪,有時又變成淺淺細流,有時是汩汩泉水,有時又是水簾瀑布。一路上變化多端,不僅隻有青石闆石梯的小路,還有山縫間的狹窄甬道,水簾瀑布下的靠石壁岩石,整片整片竹林下的竹葉毯子,亂石湍流上的縱身跳躍。結果已然不重要,去尋找結果的路上已經不虛此行。

西壩豆腐正宗做法(融入文化的西壩豆腐)5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幹淨至聖的桫椤谷淌出了澄澈至極的泉水,智慧的人們用它制出了無法模仿的美味,那就是西壩豆腐。西壩豆腐曆史悠久已有300多個品種,常做的有108種,精品有36種,這俨然已成為一個品牌。技藝是智慧與熟練相互磨砺的成果,傳承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懈追求,不斷創新的曆程,它們源自生活,融入文化,我們都不願它們消失,希望它們就這麼保持活力繼續下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