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口秀大會》第7期三分之一晉級賽上,王勉自彈自唱了一首《逃避之歌》,令現場為之沸騰,一舉獲得181票,成為了當晚名副其實的爆梗王。
從一開始逃避職場的工作,到逃避親密關系,再到逃避原生家庭、逃避責任,到最後放了個大招,呆在衛生間裡不出去,開始逃避自我。
每一段的呐喊都替無數人喊出了心聲,這首《逃避之歌》也因為引起了強烈共鳴而迅速蹿紅,被廣大網友紛紛拿來自我調侃。
“這歌唱的,簡直就是我本人嘛。”
“世上無難事,隻要會逃避。”
“突然發現,看脫口秀也是一種逃避。”
“其實逃避的内核是一種悲劇,心疼王勉,也心疼自己。”
美國心理學家懷特·坎農曾提出過“戰或逃”的心理機制:人在面對壓力或者危險時,要麼選擇戰鬥,要麼選擇逃跑。
然而,敢于直面慘淡人生的勇士很少,“逃避上瘾者”卻很多。
就像歌裡那句經典歌詞“生活總是有很多問題,讓人忍不住想逃避”,逃着逃着,就變成了一種習慣,進而變成了一種生活态度。
逃避一時爽,但是真的能夠一直逃避一直爽嗎?
逃避成瘾,是因為匮乏
一個女人上網求助:
她與男人相戀一年後結婚,很快有了可愛的寶寶,原本一家人過得美滿幸福。可第三年的時候,由于夫妻二人共同經營的小店虧損,她父親又換上了重症,家裡一下負債百萬。
男人一蹶不振,失去了找工作的動力,每天喝酒、睡覺、打遊戲,對家裡的事一概不過問,渾渾噩噩地混日子。
他們的婚姻陷入巨大危機,每天都會爆發劇烈的争吵,很快,男人連家都不回了。
這個案例裡,男人就是典型的“逃避成瘾”:逃避麻煩的争吵、逃避殘酷的現實、逃避肩上的責任、逃避如影随形的壓力。
逃避成瘾的人,内心是匮乏的:
在早年的母嬰關系中,如果養育者沒有提供足夠的共情性回應,讓嬰兒感覺挫敗和自戀受損,嬰兒就會撤回投注在外的力比多而轉向自身,活在自己的幻想中。
“匮乏模型”就形成了:好的客體沒有被内化在心中,支持性力量薄弱,底層操作系統容易宕機和潰敗。
長大之後,在面對複雜的現實情況時,第一反應都是“逃”:因為缺乏力量,他們的自我意象是虛弱而破碎的,恐懼“迎戰”,更恐懼被擊潰,隻有逃回自己的世界才安全。
就像案例裡的男人,一方面潛意識認為自己沒有改變糟糕境遇的力量,可另一方面又害怕真的被證明毫無能力,為了不被現實戳破自戀,于是選擇了與一切保持距離,也就是“逃避上瘾”。
而相反,女人就選擇了“戰鬥”模式。
在經曆了無數次争吵之後,帶着極度的痛苦和絕望,她選擇了離婚,開始了獨自帶娃讨生活的日子。
從擺地攤開始,到學習制作短視頻、做直播,曆盡艱辛,她的粉絲逐漸突破50萬,事業有了起色,經濟狀況越來越好,最終還完了負債,開始了全新的生活。
光從這樣的描述中,我們都能感覺到一股強大的力量。
一個人選擇“戰鬥”時,心理層面往往擁有一個支持系統在“供能”,這個支持系統,就是内化的好客體。
否則,就成了一場悲壯的單打獨鬥,打不過,那就躲起來。
從這一點上來說,習慣逃避的人,的确是該“好好心疼一下自己”。
“雙刃劍”
“當逃兵”這件事,會激起人的羞恥感,卻又讓很多人欲罷不能,因為“逃避”其實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
看看《逃避之歌》中提到的幾個場景:
逃避工作,是不想看見自己能力不足;
逃避女友,是不想因為共情不足而引發矛盾;
逃避結婚,是不願承認無力背負婚後責任;
逃避直播,是不想在高手如雲的現場,襯托出自己水平差。
總之,就是為了逃避那個“差勁”的自己。
逃避可以保護自戀,保持一個基本良好的自我感覺,同時為自己營造一個安全空間,否則,自戀瓦解會導緻更大的困境:那些被壓力“打敗”的人,輕則可能引發身心疾病,重則可能以極端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所以,“逃避可恥但是有用”,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這是“逃避”作為防禦機制積極的一面。
但卻并非長久之計。
一個來訪者,發現老公出軌一年多了,始終不敢面對,反而和沒事人一樣,每天把家務打理得井井有條,還在别人面前和老公裝得特别恩愛。
她來到咨詢室,是因為确診了輕度抑郁症,且伴有一些軀體症狀,如失眠、心慌、頭暈等。
因為潛意識無法接受和老公分離,來訪者逃避的是“老公出軌”這個對她而言殘忍而屈辱的事實,但這件事給她造成實質性傷害卻無可逃避。
這個過程中,會形成兩股力量的拉扯:逃避帶來的恥辱和面對帶來的恐懼。
來訪者在二者之間不斷糾結:選擇視而不見,會被老公的背叛和自己的懦弱擰成的痛苦所折磨,選擇面對現實、解決問題,又害怕失去老公,失去現在的一切。
于是沖突就産生了,來訪者不敢将沖突外化,自己又無力消解,引發了抑郁症,軀體症狀也正是内心沖突的表現。
此外,内心沖突會産生極強的内耗,讓原本就匮乏的心理力量更加脆弱,由此形成惡性循環,被困在“逃避”中動彈不得。
“匮乏”疊加“沖突”,是萬種心病之源,這是過度使用“逃避”的防禦機制所帶來的消極影響。
有一個很熱的讨論話題:為什麼中年男人都喜歡在坐在車裡發呆?
“車裡”象征着安全空間,躲進去發發呆,放放空,房貸、車貸、事業、家庭、孩子和一地雞毛的生活就遠離了,可以讓自己透一口氣,回一點血。
但這種暫時性的“逃避”是積極的,它有節制、可調整,不是害怕自戀受挫,而是為了主動“蓄力”。
如何自救?
敢于直面慘淡人生的“勇士”之所以為“勇”,是因為有足夠的心理能量去面對困局、解決問題,但這個過程并非“一蹴而就”,也不适合“強人所難”,否則可能“極速崩潰”。
對于習慣性逃避的人而言,“對自己保持耐心”和“對逃避保持覺察”很重要,在此基礎上再分享三點建議:
1、自我接納
人人都知道要自我接納,到底要接納什麼呢?
接納自己不夠勇敢的事實、愛當“逃兵”的羞恥感,同時看見内心力量的匮乏及成因,觀照由此而升起的自我慈憫。
一個朋友,在面對公司裁員、老公出軌、家人過世等一連串打擊之時,選擇了連夜離開,給自己放了長達半年的假。
用她的話來說,“那時候已經完全沒有勇氣呆在現實裡,隻想逃離一切”。
半年的“逃離時光”,她并沒有自我苛責,而是敞開自我,四處旅遊,去了很多曾經想去但沒去的地方,學習了一門新語言,學會了插花、瑜伽,過得随性而自在。
之後,她回來了,精氣神更加飽滿,果斷簽字離婚,同時着手創辦一家小型工作室,自己當起了老闆,開始了全新的生活。
“逃避有用”的前提,是能夠心安理得的呆在“逃避”中,在“防空洞”裡運氣療傷、養精蓄銳,而不是一邊逃避,一邊沖突,讓匮乏雪上加霜。
2、自我滋養
給予真實自體充分的滋養,是可以獲得力量感的。
比如上述例子中,朋友的旅行、學習新技能、健身等,都是自我滋養的方式,與内心所愛的人或事物相聯結,無形中就是在擴大内在支持網絡。
當紅小生易烊千玺有一個習慣,在遇到煩心事時會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寫一個下午的字,然後走出房門,冷靜面對。
從寫字中獲取滋養,既可以消解情緒,又可以吸收源源不斷的力量,這也許正是易烊千玺在一衆年輕偶像中顯得格外成熟、沉穩的法寶之一。
3、尋求共情性環境
增強内心力量最關鍵的一點,在于體驗。
也就是說,要尋找到一個好的客體,先體驗到被支持的感覺,才有可能内化這部分感受,成為底層系統的一部分。
這個客體可以是人格相對比較穩定、健全的親人或者朋友,也可以是心理咨詢師,TA需要對你的逃避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共情,同時有能力提供幫助和支持。
一個“逃避上瘾者”,隻有确認外面的世界足夠安全,才可能從自戀式的幻想中回到現實,隻有體驗到被支持、被理解、被包容,才可能慢慢嘗試重新接受挑戰。
“逃避上瘾”有時候更像在釋放一個信号:内心力量脆弱,自我功能缺失,請重視。
而走出困境的前提,是要把“無意識的逃避”變成“有意識的逃避”,隻有帶着覺知,去透視這個信号背後的原因,才有可能把一場“可恥的劫難”變為一場“寶貴的自我救贖”。
插圖 | 日劇《逃避可恥但有用》劇照
策劃 | 讓我康康
編輯 | 王大拿
點擊「鍊接」[左上],0元領取家庭排列課,3天課程幫你分析出家庭風險,重建家庭秩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