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想要控制餐後血糖,隻需要簡單的腳跟擡升運動就可以。”
……
網絡平台上流傳着,2022年底美國休斯頓大學發表了一篇論文,透過運動小腿後方肌肉(比目魚肌,Soleus muscle),糖尿病患進食後血液中的糖份和胰島素降低了52%,并稱這可能是一種有效的糖尿病解決方案,無須藥物、劇烈運動和令人筋疲力盡的飲食。
該篇研究是否真如有人理解的那樣,簡單的擡腿運動就可以降低餐後血糖呢?我們一起來詳細解讀一下。
一、簡單的擡腳運動可降低飯後血糖5成,是否可信?
我以關鍵字搜尋,找到刊登于《iScience》的研究擴大和維持比目魚肌代謝有助糖脂調節。研究發現,受試者做了腳跟擡升運動後,飯後血糖升高可以減少約50%,但不是飯後血糖值下降50%。
也就是說,假設空腹血糖為100,攝食後血糖增加60到160;但若有做腳跟擡升運動,則隻會增加30到130,但并不是從160降低到80。
此外,研究内容是有做腳跟擡升運動與飯後靜止相比較,發現有做擡升運動者有助改善血糖,但此研究并沒有與其他運動相比,也沒有否認其他運動對改善血糖的幫助。
值得注意的是,此篇研究針對25名受試者進行交叉研究,發現相較于靜坐組,腳跟擡升運動組能夠增加體内的氧化代謝能力來改善血糖調節。
但是,該研究受試者并未針對糖尿病患,且隻有25名受試者,無法得知運動比目魚肌是否對糖尿病患有幫助。
二、糖尿病患僅靠腳跟擡升運動,可不用吃藥、其他運動和飲食控制就能控制血糖,是否屬實?
在臨床上,糖尿病患依糖尿病分型和嚴重程度而有不同的治療建議,有些糖尿病患不需要用藥,靠飲食控制、運動、改變生活習慣就可以達到很好的血糖控制;但也有很多糖尿病人血糖控制不穩定,無法單靠做特定運動,就達到傳言宣稱的不需用藥、不用飲食控制就能控制血糖。
而傳言提及的小腿運動,可作為平常保健養生之用,對于一些年紀較長、體力不佳、久坐習慣者,若依循傳言建議進行小腿運動,有助伸展小腿肌肉。
過去也有研究認為,活動小腿肌肉,增加血液循環,有助心血管健康,運動也有助下降胰島素抗性,讓胰島素效率變好,也有助平衡血糖,但不可能透過簡單的擡腳跟運動就讓高血糖病人的飯後血糖下降5成,傳言的說法過度誇張。
不過也提醒一點,糖尿病患仍應遵循醫囑用藥、均衡飲食,并保持運動;不能單靠小腿運動就不吃藥或控制飲食,以免發生危險。畢竟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機制複雜,并非單靠腳跟擡升運動來提升氧化代謝能力即可有效控制血糖。
三、糖尿病患者如何控制血糖?
在臨床上,飲食、運動、用藥控制是治療糖尿病的三大基柱,基本上是缺一不可。關于藥物治療的問題,請大家咨詢自己的主治醫師。在這裡我重點說一說飲食和運動。
1、運動
“醫生…我血糖高…可以運動嗎? 若血糖太低會不會昏迷了?”這是臨床上常聽到大家對醫生發出的疑問。2型糖尿病與肥胖具有極高的關聯性,因此生活型态的改變,除了飲食計劃與行為計劃,還應該包括正确的運動計劃。
根據研究指出,運動對2型糖尿病的人最大的效益,就是提升胰島素敏感度,因此可有效降低第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與餐後血糖數值。大多數的糖尿病患者發病與缺乏規律運動有關,因此在運動時間與頻率的調整上,體能不佳、沒有規律運動習慣者,以短時間、中低強度運動(如微喘、快走3至5分鐘)開始,并間隔穿插低強度運動(如體操、散步),可視體能改善狀況逐漸延長運動時間、減少休息時間。
若以血糖控制為目的時,運動時間需為20至40分鐘,至少每周運動3至4次。而以減肥、減重為主要目的時,運動時間則應增加到每次45至60分鐘,且每周至少運動4至5次,可增加熱量消耗與提高基礎代謝率。
原則上,每次的運動時段最好能固定,建議在餐後1至2小時為較佳的運動時段,若運動時段不固定則會增加額外食物攝取的次數,另外也應确實記錄運動時間或頻率與血糖變化情形,以提供醫師作為用藥劑量調整的依據。
而糖尿病患者的運動型态,則建議以使用大肌肉群、韻律性的有氧運動為主,如慢跑、快走、太極拳、外丹功等。如果太胖或合併有膝關節疼痛問題,則可考慮遊泳、固定式腳踏車等非負重的運動。
另外,運動時應特别注意:盡量避免餐前運動;避免在血糖持續過高的狀态下運動;在長時間或激烈運動後補充點心,避免血糖過低;生病時不勉強運動;盡量避免在偏遠地區運動。
此外,運動的形式與強度選擇,需視個人體能、健康狀況,與客觀環境條件,盡量生活化與多元化,運動才可持續規律的進行。若在運動過程中出現不适的狀況,仍需請教專業醫師的意見,并做運動強度與藥物劑量上的調整,以達到最好的運動效果。
2、通過飲食,達到理想體重
在現如今,體重過重或肥胖問題日益嚴重,也導緻罹患2型糖尿病的人數與日俱增,甚至逐漸年輕化。為了愛美,許多人總希望自己瘦一點,然而所謂的理想體重為何?
一般根據身體體重指數來評估,算法是用體重除以身高(m)的平方。而體重指數超過24就是過重,超過27就屬于肥胖了。
站在健康的角度上,控制體重除了可以預防2型糖尿病的發生。而對于已經患有糖尿病的人來說,對于改善各項代謝指标如血糖、血壓、血脂異常等更有莫大助益。
但所謂控制體重不代表非要降到理想體重,事實上, 對于過重或肥胖的病人,減去5%的體重對身體健康的幫助就很大了。過度減重到俗稱紙片人,反而可能對身體有害。
根據能量平衡理論,體重就跟存錢一樣,光存錢不花錢,隻會越來越多。平均每增加約七千大卡的熱量,就會多出一公斤體重,換句話說,每天多吃500大卡(大約是一杯大杯珍珠奶茶),一個月就會多出兩公斤。相反的,要在一小時内跑上5公裡才能消耗500大卡熱量。其實一碗飯不過300卡熱量,
很多人怕胖不吃正餐,餓的時候又吃零食或宵夜,常感覺自己在挨餓,吃東西又有罪惡感,不但沒有達到減肥的效果,反而吃進許多沒有營養價值的熱量,情緒也大受影響。
而糖尿病病人常常怕血糖高不敢多吃飯,正餐沒吃飽,肚子一餓怕低血糖就拼命往嘴裡塞食物,反而體重增加。現在一般商店售賣的食品都有營養成分标示,稍微對吃進去的東西有一點熱量概念,選擇熱量低同時有飽足感的食物,對控制體重非常重要。
有減重經驗的人都知道“守成不易”,各種臨床研究也發現,節食一段時間後,身體會降低能量消耗做為因應,因此短期的限制熱量或藥物治療起初很有效,但除非配合長期運動以提高代謝率,否則複胖機會極高。
因此,要想正确而健康的減重,首先必須設定合理的目标,避免太過劇烈的方式,特别如果是糖尿病病人,過度節食可能導緻低血糖,得不償失。最好能從生活習慣著手,例如
少去吃到飽的餐廳、改喝無糖飲料、少吃炒飯、炒面、勾芡羹湯或醬料、吃正餐不吃宵夜點心、避免零嘴泡面冰品,改走樓梯或騎自行車代步,這些小動作看似不起眼,卻可以做為健康減重的基礎,必要時再配合醫師與營養師的治療,相信便能夠透過控制體重讓自己過的健康又有自信。#慢性病百問百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