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網上新聞發布會,介紹大典修訂相關情況。
相關情況介紹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
政策研究司司長 盧愛紅
盧愛紅:
職業是随着生産力發展和社會勞動分工的出現,逐步産生和變化的。職業分類大典則是職業分類的成果形式和載體,在開展勞動力需求預測和規劃、統計分析就業人口結構和趨勢、開展職業教育培訓和就業指導等工作中發揮着基礎性和導向性作用。1999年我國第一部職業分類大典頒布,基本建立了适應我國國情的國家職業分類體系。經過第一次修訂,頒布了2015年版大典。
近年來,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産業轉型升級持續推進、社會分工進一步細化,帶動新職業新工種不斷出現。新職業新工種打開了新的賽道,不僅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相關領域,進而帶動了相關産業的快速發展。同時,一些傳統職業的内涵也發生了較大變化。
為了适應當前職業領域的新變化,更好滿足優化人力資源開發管理、促進就業創業、推動國民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轉型升級等需要,去年我們啟動了第二次修訂。在發布會前的審定頒布會上,2022年版職業分類大典終審通過,修訂工作圓滿完成。
答記者問
國家職業分類大典修訂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 劉康
問
經濟日報記者:
職業分類大典自從頒布以後已經修訂過一次了,這兩年又頒布了很多新的職業。此次修訂有什麼背景?答
劉康:
職業,是指從業人員為了獲取主要生活來源所從事的社會工作類别。對職業進行分類管理,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社會化管理的必然選擇,也是國際的通行做法。職業分類在國民經濟信息統計和人口普查、勞動力需求預測和規劃、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等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95年原勞動部、原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國家統計局牽頭啟動國家職業分類大典編制工作,于1999年頒布了我國第一部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填補了我國職業分類工作的空白,标志着适應我國國情的國家職業分類體系基本建立。随着經濟社會發展、科學技術進步和産業結構調整,社會職業構成和内涵發生較大變化,2010年底,我們啟動國家職業分類大典的第一次修訂工作,曆時5年,頒布了201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
近年來,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大的新台階,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态、新模式層出不窮,職業變遷加速,新職業新工種不斷湧現。2015年版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已無法準确客觀全面反映當前職業領域情況,社會對修訂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呼聲很高。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意見》提出的“緊跟新技術、新職業發展變化,建立職業分類動态調整機制”要求,适應我國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需要,更及時、全面、客觀反映現階段我國的社會職業狀況,參照國際上職業分類修訂調整的慣例和做法,我們于2021年4月啟動國家職業分類大典的第二次修訂工作。
國家職業分類大典修訂專家委員會主任、
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主任 吳禮舵
問
央視12套記者:
請問2022年版大典和2015年版大典比較有哪些變化?
答
吳禮舵:
2015年版大典無論從體例、格式還是對一些信息的描述方式上都比較成熟,因此這次修訂主要是基于統一性和靈活性、繼承性和創新性的原則前提下,對2015年版大典進行修訂。修訂過程中,我們力求反映經濟社會發展變化,以及科技創新、技術進步、産業升級對社會職業帶來的一些變化。概括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内容:
一是對分類體系進行了修訂。近幾年來,我們陸續頒布了74個新職業,這次修訂過程中把新頒布的74個職業納入到大典當中。同時,我們圍繞制造強國、數字中國、綠色經濟、依法治國、鄉村振興等國家重點戰略,比如圍繞制造強國,把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和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納入大典當中;根據鄉村振興的需要,把農業數字化技術員和農業經理人納入大典當中。經過這些調整之後,與2015版大典相比,在保持八大類不變的情況下,淨增了158個新的職業,現在職業數達到了1639個。
二是對相關職業信息描述做了一些修訂。對兩個大類職業的名稱和定義做了調整,對30個中類、100餘個小類名稱、定義做了一些調整;對700多個職業的信息描述做了調整。
三是對數字職業和綠色職業進行了标注。這次共标注了97個數字職業,占職業總數的6%。同時,延續2015年版大典對綠色職業标注的做法,标注了134個綠色職業,占職業總數的8%。這裡面,其中既是數字職業也是綠色職業的,共有23個。這也反映出數字經濟和綠色産業帶來的職業變化。
問
瞭望周刊記者:
上一次大典修訂了近五年,這一次大典修訂曆時一年多,請問這次修訂都在哪些環節做了哪些工作?答
劉康:
此次大典修訂工作共經曆了五個階段。
一是組織籌備。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會同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統計局牽頭成立由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行業組織、企事業單位組成的職業分類大典修訂工作機構。為确保大典修訂工作的科學性、規範性,制定了大典修訂工作方案和實施方案、大典修訂專家工作手冊等技術性文件,并設計開發了“國家職業分類大典與新職業工作平台”。
二是征集建議。為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力量,擴大公衆參與度,我們通過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官網向社會發布征集修訂意見建議的通告,共收到來自各方面意見建議1000餘條。
三是專家論證。論證過程中,我們充分發揮專家作用,職業分類專家、行業專家對大典内容和數字職業、綠色職業标識進行了充分論證。共召開職業分類專家全體會議2次,職業分類專家組長聯席會議25次,行業專家全體會議2次,召開數字、網絡安全、電子商務和涉碳相關職業等專題論證會38次。
四是征求意見。以書面形式征求了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行業組織、企事業單位的意見,在充分吸收合理化意見的基礎上,通過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官網向社會公衆征求意見,共收到意見建議近3000條。對這些意見建議,我們組織專家逐條進行研究論證。
五是審定頒布。召開職業分類大典審定頒布會,正式審議并表決通過了新版大典。
問
中國之聲記者:
這次大典的修訂工作有什麼特點?
答
劉康:
此次修訂,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曆次全會精神,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遵循職業發展規律,力求構建完善符合我國國情的新時代職業分類體系。總的來看,整個修訂工作主要有四個特點:
一是“務實”。召開了近70次研究論證會,秉承了求真務實、理性實證的科學精神。緊緊圍繞建設制造強國、數字中國,發展綠色經濟和依法治國等要求,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出發,基于基層崗位實際業态,運用科學的職業分類理論和方法,寫實性描述了各職業工種的具體内容,客觀反映了當前我國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帶來的實際業态新變化和未來發展趨勢。
二是“求新”。為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實現“雙碳”目标,結合綠色職業發展狀況,及時将碳排放管理員、碳彙計量評估師等新興職業納入《大典》。為适應數字經濟發展需要,首次在《大典》中增加對數字職業的标識。
三是“面廣”。采取了“開放 集中”模式,注重集思廣益,擴大公衆參與度,提高工作透明度,增強社會影響力。修訂過程中,119個部門和行業組織、981家企業院校,近萬名專家學者、一線從業者和有關工作人員參與了《大典》的修訂工作。
四是“高效”。從2021年4月啟動至今,僅用時一年半,完成全部修訂工作,相當于以前編制、修訂工作用時的三分之一。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注重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優化《大典》修訂工作平台功能,使數據信息資源使用更充分,研讨論證審定流程更高效。
國家職業分類大典修訂工作委員會委員、
人社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司長 李金生
問
央視2套記者:
2022年版大典中專業技術人員大類新增了哪些職業,下一步在推廣使用上有何考慮?答
李金生:
2015年版大典頒布後,專業技術人員大類也就是二大類已經發布了15個新職業,包括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虛拟現實、區塊鍊、集成電路、機器人、增材制造、數據安全工程技術人員等等。除此以外,這次修訂還增設了密碼工程技術人員、碳管理工程技術人員、金融科技師等29個新的職業。這些新增的職業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為新興領域、新興職業的從業人員提供了更大的職業發展空間。
專業技術人員大類這次新增的職業主要是集中在數字技術領域,特别是專門增設了數字技術工程技術人員小類,這個小類下設13個數字技術職業。從2021年起,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經制訂頒布了其中10個新職業的國家職業标準,啟動實施了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并且組織編寫了相關的培訓教程。主要是面向數字技術技能領域實施規範化培訓、社會化評價,每年培養培訓數字技術技能人才大概8萬人左右。此外,比如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地,還在工程系列裡增設了人工智能等職稱評審專業,為新職業群體提供了更加科學、更有針對性的職稱評審服務。
下一步,我們将以新職業為重點,發揮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學會的職能作用,加快開發制訂職業标準,促進職業标準與人才評價深度融合。以數字技術為重點,深入實施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組織規範開展培訓和評價工作。在各地試點的基礎上,探索在新職業領域新設職稱評審專業,提供職稱評價服務,為新職業群體搭建更加通暢的職業發展通道,服務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問
央視1套記者:
這次大典修訂的一大亮點是首次标識了97個數字職業,請問标識數字職業的作用和意義是什麼?答
吳禮舵:
這次标注數字職業确實是大典修訂工作中的一個亮點,也是一個創新。概括起來,标注數字職業有四點重要作用和意義:
第一,有利于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非常迅猛,到2021年底其規模已經達到45.5萬億,占GDP比重達到39.8%。通過标注數字職業,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各個行業在數字化進程當中的一些變化,同時也反映出這個行業未來數字經濟發展的趨勢,為國家加大數字經濟政策創新力度提供有益參考。
第二,有利于加速數字技術創新。數字職業是伴随着數字技術的發展而來的,通過标注數字職業,可以提升數字職業社會的認同度和公信力,可以成為廣大勞動者選擇職業發展的風向标,也可以引導越來越多的技術技能人才投身到數字經濟建設的偉大實踐當中來,為推動我國數字技術的創新貢獻力量。
第三,有利于數字人才隊伍建設。人才是第一資源,标注數字職業有利于規範數字職業标準的開發,引導院校專業的設置。同時,對數字資源培訓課程的開發也發揮着積極的引導作用。通過這些基礎資源的開發,對數字人才的培養、評價和使用提供基礎,拓展人才發展空間,暢通職業發展通道,激發人才創新活力,通過人才創新帶動數字經濟的發展,推動數字技術的轉型。
第四,有利于提升全民數字素養和技能。目前,随着數字産業的發展,數字經濟的發展,數字素養和技能已經融入到百姓日常生活當中。通過标注數字職業,可以激發全民參與到數字經濟建設的過程中來,進一步激發全民提升數字素養的熱情,為未來數字産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問
勞動保障報記者:
目前,職業分類大典已經審定,下一步還将開展哪些工作,更好地發揮大典的作用?答
劉康:
下一步,我們将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廣泛宣傳推介新版大典,讓公衆充分了解大典内容,更好地發揮其對産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對就業創業的促進作用和對人才培養的引導作用。
二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将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制定或修訂相關國家職業标準,開發培訓教材和題庫,以指導企業和相關機構大力開展職業培訓、人才評價等工作,提升廣大從業人員的技術技能水平。
三是進一步研究優化新職業的申報、論證流程,持續發布新職業信息,動态調整大典中職業的相關信息。同時,積極探索建立我國職業信息系統,逐步擴大完善與職業相關的崗位供求、薪資待遇等信息,為廣大勞動者提供及時、全面、便捷的查詢服務。
來源丨中國網
編輯丨邱 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