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論語學習第191天

論語學習第191天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23:14:37

論語學習第191天?【原文】17•26 子曰:“年四十而見惡(1)焉,其終也已(2)”,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論語學習第191天?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論語學習第191天(一起通讀論語第165課)1

論語學習第191天

【原文】

17•26 子曰:“年四十而見惡(1)焉,其終也已(2)。”

【注釋】

(1) 見惡:被人厭惡。見,表示被動的助動詞,相當于“被”。

(2) 也已:語氣詞。

【譯文】

孔子說:“到了四十歲還被人厭惡,他這一生就算完了。”

微子篇第十八

【原文】

18•1 微子(1)去之,箕子(2)為之奴,比幹(3)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注釋】

(1)微子:商纣王的同母兄長,見纣王暴虐無道,遂出走。

(2)箕(jī)子:商纣王的叔父。他進谏纣王不聽,便披發裝瘋,被貶為奴隸。

(3)比幹(gān):商纣王的叔父,屢次強谏,激怒纣王,對他說“吾聞聖人之心有七竅”,便剖開了比幹的心。 《紅樓夢》第三回林黛玉一出場,有一句描寫:“心較比幹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說黛玉比比幹心竅還多,形容冰雪聰明。

【譯文】

微子離開了暴虐的商纣王,箕子裝瘋被商纣王貶為奴隸,比幹勸谏卻被殺害。孔子說:“商朝有三位仁人啊!”

【原文】

18•2 柳下惠為士師(1),三黜(2)。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3)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注釋】

(1)士師:典獄官,掌管刑獄。

(2)黜:罷免不用。

(3)枉:不正。

【譯文】

柳下惠當典獄官,多次被撤職。有人說:“你不可以離開魯國嗎?”柳下惠說:“按正直之道事奉君主,到哪裡不會被多次撤職呢?如果不按正道事奉君主,又何必離開祖國呢?”

【原文】

18•3 齊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則吾不能;以季、孟之間(1)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2)。”孔子行。

【注釋】

(1) 季氏為上卿,孟氏為下卿,季、孟之間就是上卿下卿之間。

(2) 吾老矣,不能用也:我老了,不能有什麼作為了。這句話是齊景公說的,還是孔子說的?我們傾向前者。如果是孔子說的,這裡應當這樣表述:“孔子曰:‘吾老矣,不能用也’。遂行。”

【譯文】

齊景公講到對待孔子的待遇時說:“像魯君對待季氏那樣,我做不到;我用介于季氏孟氏之間的待遇對待他。”(不久又對人)說:“我老了,不能用孔子了。”孔子便離開了齊國。

【評析】

齊國國君齊景公,素無主見。當時執政的大臣晏嬰(也稱晏子),是一位很有作為的賢臣,但他是反對儒家主張的,不同意齊景公給孔子封地。齊景公聽從晏嬰的意見,自然不會重用孔子。孔子隻好離開齊國。

【原文】

18•4 齊人歸(1)女樂,季桓子(2)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注釋】

(1)歸:同“饋”,贈送。

(2)季桓子:魯國宰相季孫斯。

【譯文】

齊國人贈送歌姬舞女給魯國,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上朝。孔子于是離開魯國(孔子當時55歲)。

【原文】

18•5 楚狂接輿(1)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2)?往者不可谏,來者猶可追(3)。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注釋】

(1) 楚狂接輿:接孔子之車的楚國狂人。這個狂人不知其名,就以“接輿”命名了。《論語》裡的隐士往往以其行為或特征作為名字,便于稱呼,所謂“以其事名之”。李白有詩:“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即典出于此。

(2) 鳳兮兩句:鳳鳥盛世而出,亂世則隐。這裡以鳳鳥比孔子,勸孔子認清現實。

(3) 往者不可谏,來者猶可追:谏,規勸。追,還趕得上、來得及改正。

【譯文】

楚國的狂人接輿唱着歌從孔子的車旁走過,他唱道:“鳳啊,鳳啊,你的德行怎麼如此衰敗了呢?過去的已經無法規勸,未來的還來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執政者很危險啦!”孔子下車想同他談談,他卻趕快避開,孔子無法和他交談。

【原文】

18•6 長沮、桀溺(1)耦而耕(2)。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3)焉。長沮曰:“夫執輿(4)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問于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5)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6)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7),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8)。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9)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10)。”

【注釋】

(1)長沮、桀溺:兩位隐士,不知其名,因其在水邊耕作,故稱沮、溺。 長的意思是身材高大,桀的意思是健壯魁梧。總之是在水邊耕作的兩個大個子。

(2)耦而耕:耦耕就是兩人并肩用耜(sì,翻土農具)耕作。

(3)問津:尋問渡口。津,就是渡口。 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4)執輿:即執辔,辔是馬的缰繩。平時是子路的活兒,現在子路問路,孔子代其執辔。

(5)滔滔:形容紛亂動蕩。

(6)誰以:靠誰。以:憑借,依靠。

(7)而:同“爾”。辟:同“避”。

(8)耰而不辍:耰,音yōu,用土覆蓋種子。 辍,停止。

(9)怃然:怅然若失的樣子。 怃,音wǔ。

(10)與:參與。易:改變,變革。

【譯文】

長沮、桀溺并肩翻土,孔子路過,讓子路去尋問渡口。長沮問子路:“那個拿着缰繩的是誰?”子路說:“是孔丘。”長沮說;“是魯國的孔丘嗎?”子路說:“是的。”長沮說:“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在哪兒了。”子路再去問桀溺。桀溺說:“你是誰?”子路說:“我是仲由。”桀溺說:“你是魯國孔丘的門徒嗎?”子路說:“是的。”桀溺說:“天下到處動蕩不安,靠誰能改變這個現狀呢?你與其跟随(孔丘那樣)躲避壞人的人,為什麼不跟随那些逃避社會的人呢?”說完,仍舊不停地平土覆蓋種子。

子路回來告訴給孔子。孔子怅然歎道:“人不能與飛禽走獸合群共處,不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還能和誰打交道呢?如果天下清明有道,我就不會參與變革現狀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