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有菜有肉愛心午餐,不好意思去吃,甯願啃饅頭就免費的湯,花一樣的年紀,餓得面黃肌瘦……
學校公開的貧困生補助,或者商家慈善資助,不好意思去申請,怕站在台上接受所有人憐憫的目光……
對于這樣的孩子,學校很着急,老師很着急,孩子來讀書,不能讓孩子吃不飽啊!
于是,很多學校開始想辦法
南京理工大學,研究孩子飯卡,如果一個孩子,一個月在食堂吃60頓飯,平均一頓都不到7塊錢,就給孩子飯卡打錢,保證孩子每頓飯能吃飽。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一卡通消費,如果孩子每個月在食堂吃飯超過60頓,但是消費還不到240元的,他們就一次性打160到孩子卡内。
鄭州大學,同樣是研究孩子的一卡通消費,通過這個,學校挖掘出很多不願意拿補助的孩子,靠主食就免費菜湯拼命念書,鄭州大學決定,對于每個月消費不到120的孩子,學校往他卡上打錢。
電子科技大學,有一套專門的系統,隻負責去找“隐形貧困”的孩子。這套系統,記錄了學生各類在校消費,比如說,吃飯花多少錢,買水果花多少錢,超市零食花多少,日用品花多少,每個學期坐幾趟學校班車等等等等,非常詳細。再結合學生勤工儉學,獎學金情況,家庭經濟等等進行綜合分析,最後計算機會給出一份名單,告訴學校應該補助誰。
有類似舉動的學校還有很多很多,每個學校的方法也許都不一樣,但是有一點是共通的,整個過程,不用孩子申請,錢是偷偷打到孩子卡裡,隻有學校和孩子知道。
我在你身後,你無憂無慮地前進吧
有人擔心,會不會有孩子知道規則後,鑽空子去騙這個補貼,南京理工大學的老師,是這麼說的:如果一個孩子,為了拿這個補助,連着三個月,每頓都吃幾塊錢,那孩子是真缺這點錢,我們願意把這錢給孩子。
這些學校,這些老師,給予孩子的,不僅給物質上的資助,他們盡最大的可能,維護着這些孩子的自尊。
相信若幹年後,這些孩子走上社會,回憶起大學時光,想起的不是饑餓和窘迫,而是食堂裡香噴噴的大雞腿,是食堂阿姨滿滿一勺子的紅燒排骨,偶爾午夜夢回,嘴角也會帶着滿足的微笑吧。
你放膽探索世界,我守護你内心柔軟。
所謂為人師表,大約就是這樣吧。
人間事,多美好。
網友點贊: “真好啊,所以才叫母校吧!”
很多網友們也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幫我吃掉吧,不然就浪費了。
@點L心:學校發水果都會多發一點,我們班一個貧困生,我怕直接給他他不願意,都是跟孩子們說多的水果我要了,然後放學的時候讓他幫我提着,等到孩子們都走了,我就跟他說,我家今天買水果了,能不能幫我把這些水果吃了,不然就浪費了。
@撄甯行走在這人間世:本科室友在食堂買飯的時候,買一個豆沙包一個饅頭,把豆沙包當成菜。後來我每次周末回家就會拿一堆水果來,放在宿舍窗台上,催着大家幫我吃,說我媽總是逼我吃我不愛吃的水果,非說這個有營養,吃不完就壞掉了。
這是我穿過最貴的鞋,108塊呢!
@小羽小事:還記得表妹考上高中,暑假來玩,我看她涼鞋都把腳磨出血來了,拉着她去商場,她不肯,說是夏天新買的。我硬是付了錢。後來媽媽跟我說,不小心看到她的日記,寫到“今天到舅舅家,姐姐給我買了一雙真皮的涼鞋,這是我穿過的最貴的鞋了,要108塊呢!”我淚目。她大學畢業,第一筆工資惦記着給我買禮物。
讓她整合作業,我就能給她買文具了。
@叉燒喵-:原來班裡有個家庭條件不好但是非常要強的孩子,便借口讓她每天整合各科的作業,用便利貼貼在教室裡提醒其他同學,這樣我就可以經常給她買本子買筆了……啊~人間事,真美好。
孩子們放心吧,其實周圍的同學很善良。
@阿夾才不是怪物:也希望這些孩子不用那麼敏感,周圍的同學其實都很善良。我大學時,因為父親生病家裡很困難,能申請的補助都會申請,打米飯免費湯吃鹹菜,還在食堂擦桌子打工。我自己從沒覺得自卑,也不會瞞着同學,中午吃飯我說我回寝室吃,要打工了告訴他們不用等我。同學從來沒有對我有什麼不同。所以孩子們放心吧!
在留言中,很多網友都欣慰地說:“還好我的學校申請助學金不用演講!”
很多同學由于自尊心,甯可生活更節省一點,也不願意走上講台去叙述自己的困境。有時候,甚至本該屬于他們的資助,也沒有真正作用在他們身上。
相比之前的貧困生補助,需要貧困生主動提出申請,回家開出各種證明材料,學校收到之後進行評審,最後在學校裡進行公示;大數據資助貧困生,既不需要學生主動申請,也不用再提供任何證明,甚至在收到補貼前都沒有學生知情,這樣的資助方式當然要更為人性,也更有效率。
很多人不願意在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的貧窮,所以幹脆不去申請貧困生補助;與此同時,開證明這種确認貧困與否的辦法,不僅很麻煩,而且誰也無法知道證明材料的真僞。此外,高校為了甄别貧困學生,搞過競選貧困生、評議貧困生等很多招數,但無不遭遇侵犯學生隐私、傷害學生自尊的質疑。
而上述學校通過采集學生日常的生活消費數據,以及勤工儉學、社交特征、行為軌迹等方方面面的情況,大數據勾勒學生的相對貧困情況,自然更為準确。隻要你在生活數據上是個貧困生,那麼你就是一個可以得到幫助的貧困生。這樣的助困方法,提高的是助困效率,保護的是貧困生脆弱的自尊。
利用大數據資助貧困生,是高校利用高科技提供更好服務的一大創新,終于讓人感覺到我們的高校,沒有與這個鼓勵創新的時代脫節。
孩子們,放心吧,你的柔軟心靈,總有人在默默守護。
(來源:共青團中央 ,綜合中國青年報 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