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我班曾德浩今年11歲了。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做作業馬虎、拖欠,好動貪玩,屬于典型“馬大哈”。喜歡老師表揚,犯錯誤認錯态度較好,但過後又會重犯,特别是喜歡和同學打鬧。在寫作業時,字迹一塌糊塗,寫的字幾乎沒有人認識。具體表現在以下内容:
該生上課不是愛講話就是搞小動作,或是故意去捉弄别人,課下喜歡追逐打鬧,在廁所裡玩水,潑水,戲弄同班同學。對老師,特别是科任老師态度極其惡劣,膽大包天,完全不把老師放在眼裡,多次頂撞老師。上課會傻笑,嚴重影響老師上課。他長期沉迷于電腦遊戲,無法自拔。他反應敏捷,但是情緒不穩定,好動,根本停不下來。開學兩個多月了,對學校的一切制度都不放在眼裡,從來都不戴紅領巾、穿校服,不參加學校的一切活動,我行我素。上課呢注意力不集中,不聽講,愛說話,經常去打擾别人上課,愛惹是生非,多次故意去毆打同班同學。作業呢幾乎不寫,即使是寫也是一塌糊塗,随便瞎寫,都是錯的。
二、分析思考
家庭背景資料: 曾德浩家庭情況比較與衆不同,他父母離異,與爸爸生活在一起,但是爸爸忙于工作,一年才回來一次。他就跟随爺爺生活,爺爺平時在工廠上班,也無暇顧及到他,所以他經常一個人在家。由于孩子要上晚修,回家後完全見不到爺爺的面。爺爺給孩子買了一部平闆電腦,每天通過平闆電腦視頻來了解孩子的回家情況。對于孩子的生活和成績從不關心,而孩子的爸爸由于工作不穩定,經常外出,爸爸平時喜歡喝酒,對于孩子的管教也是比較簡單粗暴。
原因分析:因為童年的家庭環境造成了他我行我素的性格。他的心理問題是從小的時候開始的,父母分離對他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從小體會不到幸福家庭的生活的味道,失去家人的愛護,使他小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因為害怕得不到老師與同學的關注,因此想出一些方式來引起老師同學家長的注意,這就是典型的刷“存在感”。
通過與其爺爺多次溝通後了解到:該生在家也特别難以管教,在家從來不寫作業,最喜愛的活動是玩平闆電腦上的遊戲、經常和小區裡的孩子們打鬧。此外,曾德浩的爸爸媽媽已經離異了,他心裡就認為爸爸媽媽不再喜歡自己,所以自暴自棄。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曾德浩這種行為屬于行為障礙。學生行為障礙,是指在學校和家庭日常生活中,因适應不良、自我調節困難、缺乏适當的指導和幫助以及在一定的外界誘因影響下所産生的行為問題。主要包括不良習慣、多動症、依賴行為、退縮行為、攻擊行為、品德行為等。
三、實施措施
針對這位學生的這種不良行為,我在輔導過程中,按照與家庭配合,共同化解孩子心理不健康。重點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對其進行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措施如下:
1、加強溝通交流。平時利用課間休息時間,抽一點兒時間,了解他的心理活動以及思想動态。經常找機會與該生溝通交流,給與孩子物質和精神上的關愛,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慢慢地形成了良好的朋友關系。
2、跟他爺爺溝通,向爺爺強調重點:不能讓他長時間地看平闆電腦或與小區裡的孩子們一起嬉戲打鬧,因為玩電腦時,孩子處于娛樂中:看熱鬧不假思索,跟着遊戲畫面走。容易造成孩子上課也處于這種狀态,建議其爺爺培養孩子閱讀課外書的習慣。還通過孩子的爺爺了解孩子的過去,包括他的優缺點和軟肋。與該生的各科教師保持密切聯系,采用多表揚,少批評的機制,齊心協力幫助他找回自信。
3、樹立學生信心。這次期中測試,曾德浩學習的成績“墊底”。我想:此時幫助他樹立戰勝自我的信心是最關鍵的。我采取了家庭療法,與孩子的爺爺多次溝通協商,達成統一戰線,多給孩子一些關愛,同時要求爺爺調整自己的工作時間,爺爺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為小孩樹立良好的榜樣,燃起孩子對生活的期望。我也經常給他講那些名人的勵志故事,講袁隆平的事例,甚至是我班一些差生的事例,讓他逐漸明白應該從小就要好好學習。長大了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的事情。在課堂上的口語交際中進行情境表演,讓他學會換位思考。讓該生參與其中,感同身受。讓其體會到不被尊重,别人對他不禮貌的滋味,從而教育孩子要學會尊重、寬容、理解、大度。
4、改善教育方法。加強與家長溝通,多鼓勵、表揚孩子,少批評、責罵孩子。為孩子形成正常的心态和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5、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在主題班會課上我經常點名表揚其優點,讓班裡的學生認可他,團結他。老師的信賴、同學們的鼓勵讓他有所轉變。随之,他也慢慢的發生了改變,課堂作業能按時完成了,學習成績也有了一點點地進步。
四、教育效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輔導教育,曾德浩學習注意力集中了,上課還主動舉手回答問題,作業也能按時交了,學習成績提也有了一點點地進步。他慢慢地改變了之前的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的态度,樹立起對學習、生活的信心,現在的他不再是惹是生非的學生了,而是班級的模範标兵。他熱愛勞動,關心班集體,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了自己的價值,樹立了他在同學眼中的美好形象。最終他順利地融入了班集體,感受到了生活的甜蜜和久違的幸福感,對未來的生活也充滿了希望!
五、個案小結:
有人說教育就是用一個人的認識去影響另一個人的認識,而我覺得教育就是讓孩子從心理開始認知這個世界,認識自己。
曾德浩作為一個五年級的小孩子,可以說所有的認知問題和心理行為,首先來源于家庭的教育,家長如果能夠以社會主義價值觀為為準則,能夠從社會良俗為習慣,去影響孩子,去愛護孩子,陪護孩子每一步的成長,我想相信我們的孩子肯定能夠健健康康成長;而作為一個老師更應該能夠從心理行為去了解和理解孩子,關心孩子,我們不能僅僅是傳授知識,而忽略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小學階段的孩子,隻有心理得到滋養,知識得到豐富,這樣的孩子明天才會更幸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