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是春季的第四個節氣。古時稱春分為“日中”、“日夜分”、“仲春”,意思是說,春分既是一年之中陰陽各半的平衡點之一,也是春季的正中。
與春分一樣分日夜的日子,還有秋分。隻不過自春分後,陽漸盛陰漸微。而秋分過後則恰好相反,是陽漸衰陰漸盛。
人們在春分秋分的日子裡,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晝夜時間均等。春分以後,白天逐漸變長而夜晚逐漸變短;秋分之後則是白天逐漸變短而夜晚逐漸變長。
春傷于風,夏必飧洩
《黃帝内經》有“春傷于風,夏必飧(sūn)洩”。
這裡的飧洩是一個中醫病名,因清氣不升、肝郁脾虛所緻大便洩瀉清稀,有不消化的食物殘渣(完谷不化),腸鳴腹痛等。
整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春天被風邪所傷,夏季就會出現拉肚子的情況。
風本是自然界的現象。春季多風。
正常情況下,人體春季衣着得當,自身抵抗力強,不會受到風邪侵擾。
但若保暖工作不到位,驟減衣物,暴露身體,風邪就會侵擾人體。
此外,若是情緒不調,怒助肝陽,導緻肝氣過旺,也會産生内風。
風的性質主疏洩,可使得人體陽氣發散。自然界的風,正是自然界陽氣升發舒展的體現。但人體若受風過度,會導緻人體陽氣發散過度,如同岩石被風化,以至于内裡空虛。
至夏季,人體陽氣活躍于表,内裡空虛的問題進一步加重,托舉無力,脾氣下陷,就會導緻脾胃的運轉傳化功能失調,吃進去的食物便不能正常消化,因而出現完谷不化,腹瀉等症狀。
春季健脾,外防内調
了解了春夏季節發生腹瀉的機理,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預防。春季健脾防病,重點就在于防外風和調情志。
防外風有兩方面:
一是衣着得當,不妄減衣物。尤其是足部、足踝、小腿、臀部、腹部、腰部,應避免皮膚暴露,并且給予充分的保暖措施。
二是小心賊風。春季溫度漸暖,很多人喜歡開窗通風,近期已經有患者反饋,夜間開窗睡覺。這都是可能導緻風邪侵襲人體的關鍵點。春季本就多風,應避免在過堂風中久待,更應避免在對流風中入睡。
此圖感謝小夥伴和喵友情出演,哈哈!
調情志主要是要盡可能保證情緒舒暢。人非聖賢孰能無情,情志變化不能避免,但發生問題産生情緒時,要有效疏導,避免情緒爆發,避免情緒過度壓抑。可以選擇運動、呐喊、書畫等方式,必要時也可求助醫生。
育陽補虛,可選灸法
對于本就脾胃虛損、元氣不足、陽氣虧虛的朋友來說,春季做做艾灸也是很好的保養方法。
但春季艾灸也要掌握适應症、方法和部位。
本無虛損、有實熱、陰虛的朋友,是不建議在此時進行艾灸的。
平素貪涼、怕冷、易水瀉、小腹涼的朋友,可選擇在此時艾灸以溫育陽氣。
春季正是陽氣升發的時候,尤其是肝陽,表現最為顯著,因此用于保健、養陽、補虛時艾灸應避免灸腰部以上的部位。選擇灸腹部關元、氣海、神阙、中脘等部位為宜。
這裡還要注意,春季艾灸要掌握“火候”,艾灸時間不宜過長,以局部透熱不大汗為宜。若出汗過多,會導緻人體精血虛損,以緻不能制約陽氣,出現如頭暈、頭疼、大汗不止、口舌生瘡、失眠、便秘等“上火”症狀。
一年之計在于春。
把握好春季健脾養陽的時機,好好保護身體的原動力,讓我們的健康更上層樓吧!
@頭條科學@頭條号@健康新視聽@超級醫生@頭條健康#春季養生正當時##健康科普排位賽##中醫##春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