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童麻麻。
最近有讀者向我分享了一下自己孩子莫名會喪失了之前的活力,開始對什麼都不感興趣,自暴自棄,問我怎麼辦。
其實這個問題小童麻麻也遇到過,這大概是70%的家長都會遇到的問題,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為什麼孩子會莫名自暴自棄?
我們知道,孩子不當行為背後有四種錯誤目的,而有不當行為的孩子,都是喪失信心的孩子。
那麼,為什麼孩子會自暴自棄?孩子是怎麼喪失信心的呢?我們從以下小魚兒的故事,找尋一下這些問題的答案。
4歲的小魚兒年紀小缺乏活力,膽小、内向、不愛說話。聊天後才發現有一個事件對小魚兒的影響特别大,他的爸爸媽媽知道後都感到特别内疚。
小魚兒3歲的時候,有一天,爸爸把他狠狠地揍了一頓。原因是爸爸上班發現自己一雙3000多元的名牌皮鞋裡裡外外都被塗滿了鞋油,鞋櫃裡頭也是一片狼藉,好幾雙運動鞋也都沾滿了鞋油。
小魚兒的爸爸勃然大怒,把小魚兒拎過來,質問他:“是不是你幹的?為什麼你總是毀壞東西?!你是不是打算把家裡全毀了?”為了讓小魚兒長記性,爸爸把小魚兒狠狠打了一頓。邊打邊吼:“哭什麼哭?瞧你做的壞事,毀了爸爸好幾雙鞋!還好意思哭?”
爸爸狠揍了小魚兒一頓後就上班去了。媽媽也趕時間上班,沒有耐性哄一直啼哭的小魚兒,連拉帶拽,把帶着淚水和委屈的小魚兒塞給了幼兒園的黃老師。
在幼兒園上課時,有個小朋友搶了小魚兒的東西。大家可能已經可以猜到小魚兒會有怎樣的回應,他把早上的憤怒發洩到那個小朋友身上,打了他。
小朋友哭着去告訴黃老師,黃老師很生氣,批評小魚兒:“小魚兒,為什麼你總是欺負小朋友?罰你坐到課室前面,反省10分鐘。”
睡午覺時,小魚兒又跟旁邊的同學起了沖突,黃老師累了半天,更生氣了,吼道:“小魚兒,不好好睡覺,就罰你睡到隔壁班去!出去!”
終于,幼兒園放學了,小魚兒興奮地跑出來,發現接他的不是媽媽,而是爺爺,小魚兒很不開心。原來媽媽臨時有急事,換成爺爺來接。
那天,幼兒園門口有個推銷興趣班的姐姐,正在發棒棒糖,小魚兒很想要一個,但是爺爺隻想快點回家,不想填寫推銷員的那些調查表。
爺爺反複催促小魚兒快走,小魚兒卻磨磨蹭蹭不願離開。爺爺發火了,說:“你再不乖,以後都不讓媽媽來接你放學了!”委屈的小魚兒很不情願地跟爺爺走了。
過馬路時,一不留神,小魚兒就刺溜一下跑了。爺爺追了上去,對着小魚兒的屁股就是“啪啪”,大力地拍了兩下,一邊打一邊批評他:“再這樣亂跑,會被車撞的!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讓人省心?”
這是小魚兒媽媽的複述中拼湊出來的一幅幅畫面,經過長輩們的輪番管教,慢慢地小魚兒似乎乖了很多,但是不像之前那麼活躍了,變得有點無精打采的。
可是關于這場挨打的故事,我們在小魚兒這邊聽到了另一個版本。
小魚兒說,前一天晚上,他發現了一管鞋油,想起媽媽給爸爸擦皮鞋後皮鞋變得亮亮的樣子,就想幫爸爸也把皮鞋擦得亮亮的,那樣的話,爸爸一定會特别高興。
他想給爸爸一個驚喜,可沒想到第二天爸爸不但沒有高興,還發了特别大的火,打得他屁股很疼。他就哭,爸爸還吼他不許哭,他隻好使勁地憋着……其實,生活中有很多像小魚兒這樣的“熊孩子”。
他們的不當行為,可能在開始的時候都有個積極的願望:我想提供幫助。但是,顯然對于很多事情,他們都不具備足夠的能力,常常把好事做成壞事。
如果家長沒有耐心去理解“孩子搞砸事情之前常常有個積極的動機”這一點,孩子就會很受挫折。如果家長甚至還打罵批評,孩子就更加沮喪了。
我們多次提到過個體心理學的核心理念:所有孩子首要的心理需求,都是要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
當孩子有一個積極的行為,渴望提供幫助,積極尋求價值感的時候,結果沒能實現,反而遭受打擊,他的心理落差就會非常大,由興奮和期待跌入沮喪和恐懼的谷底。
如果這樣的打擊接二連三地發生,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就這樣産生了。孩子逐漸形成了一個這樣的自我認知:我沒有能力,我不行,我是個糟糕的孩子。
孩子的行為表現,要麼會退縮,比如像小魚兒這樣,小小年紀就喪失信心,沒有活力,膽小、内向;要麼就會叛逆,各種對着幹。
對小魚兒來說,這樣的一天,就像是行走在荒野叢林,充滿了危險和惡意。他會覺得爸爸、媽媽、老師和爺爺都很兇,這個世界真的很不安全,他沒有能力應對,隻能躲起來。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如果常常面對的是這樣弱肉強食的“人體叢林”,完全找不到歸屬感和價值感,就常常會感到沮喪,甚至自暴自棄。
對喪失信心的孩子來說,有時候一件小事或者一句狠話,都有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對于青春期的孩子,尤其容易這樣。
小魚兒的案例也許能讓我們更明白,那些愛打架、學習不好,甚至逃課、沉迷遊戲的孩子們,是怎樣被叢林中高高在上的大人們一步步地驅趕進了“壞孩子”的陣營的。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其實都站着一個問題家長!
我想問一下爸爸媽媽們,當孩子做出一些不當行為的時候,你們是否聽到了孩子心底的那句話:我隻是個孩子,我想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如果你們真的聽清楚了,你們還會打罵孩子嗎?
作為家長,我們都會犯錯誤,我們是人不是神,沒有完美的家長,隻有少犯錯誤的爸媽。犯了錯誤不要緊,重要的是我們能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孩子修複關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