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手不釋卷文字? 成語“不自量力”,是從“不量力”和“不自量”兩種說法中變化而來,意指不能正确評估自己的力量,往往過高的估計自己的實力,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成語故事手不釋卷文字?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成語“不自量力”,是從“不量力”和“不自量”兩種說法中變化而來,意指不能正确評估自己的力量,往往過高的估計自己的實力。
春秋時期,有兩個小諸侯國,一個是鄭國,一個是息國。公元前712年,兩國發生争執,息國的國君是一個自視甚高又心胸狹窄的人,他不願采取談判協商解決紛争的辦法,招集群臣商議讨伐鄭國。有大臣說:您和鄭國國君同族同姓,最好還是不要兵戒相見。還有大臣說:我們的綜合國力比鄭國差,威望也不如人家,真的動起手來那些觀望的國家隻會幫他們。息國國君怒不可遏:你們隻知道長别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我今天就是要教訓教訓他們,讓他們知道咱們不是好欺負的。說完立刻命令出兵。
戰争的結果可想而知,息國的士兵被打得丢盔棄甲,狼狽逃竄。不久以後,息國就被楚國給滅了。
春秋·左秋明《左傳·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親親,不征辭,不察有罪,犯五大韪而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宜乎!”這裡總傳出息國犯了五不韪。不韪即是不對不是。其意思是:不評估自己的威望德信是否比鄭國高,不衡量自已的力量是否比鄭國強,兩國國君本是親屬而不親愛,即不講親情友情,雙方發生争執不分析誰對誰錯,不認識自已到底錯在哪裡?
大家聽到這個故事,是不是覺得息國國君很好笑?其實是否能正确的看待自己,很多人未必能做到?往往是自視甚高,或是妄自菲薄。能夠做到正确的看待自己,是一個人的美德,也是人生事業成功的基礎前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