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産市場是多面的,許多人正是因為站的角度不同,坐的位置不同,得出的結論也大相徑庭。
比如,首套房的剛需總是前怕狼後怕虎,每次瞅準了機會也不敢出手,所以一直看空樓市。
而多套房的投機者,以及房地産行業的從業者,往往嗅覺靈敏的有點過度,任何風吹草動都被他們解讀為樓市上漲。
這兩種觀念其實都要不得,拿今年來說,前幾個月的回暖是不争的事實,但還遠沒有到出手的時機,更不用跟2016-2017年相提并論了。
相反,正是因為市場氣氛變化太快,投資增速、新開工、施工、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無法一直維持強勢狀态,所以,筆者認為,今年的樓市有三張面孔:前四個月唱紅臉,五月是白臉,年底成“黑臉”。
第一,前四個月的“紅臉”不會有任何異議,數據顯示,30大中城市(樣本包括4個一線 19個二線 9個強三線,共32個)商品房成交面積增速快速反彈,1月僅為-11.2%,2月回升至8.3%,3月進一步上升到21.9%,是2016年9月以來的最高單月增速。
而根據據CRIC統計數據顯示,在4月份,全國336城市經營性土地總成交建築面積達到17987萬平方米,環比上漲31%,和去年四月相比也有27%的漲幅。
第二,度過了紅火的前四個月,為什麼說5月份是白臉呢?
最主要的因素莫過于調控的發力,數據顯示,4月份各地發布的房地産調控政策高達60次,環比增速達3倍,從年初至今,各個城市發布的調控高達164次。
密集的調控意味着什麼?意味着隻要有房價過熱的城市冒出來,馬上就會有措施去降溫,對樓市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成交量和銷售額,而是預期,一旦有了調控的“緊箍咒”收緊的預期,房企和投機資金看到苗頭不對,當然會避而遠之,唱起“白臉”。
第三,之所以說年底成“黑臉”,跟一個規律有關。
近日,社科院學者肖立晟撰文指出,以房地産的銷售面積增速這個指标作參考,每次增速轉負并回落到-15%時,視為一次完整的房地産周期,以2008年和2012年為例,周期時長分别為27個月、24個月,彼時低點銷售增速分别為-14%和-16%。
但是,截止今年,這一波房地産周期已經持續長達34個月,此時,房地産銷售面積增速僅僅是轉負而已,遠沒有達到-15%左右的程度。
如果按照正常速度,今年回落到-15%區域時,已經到了2019年底。
從這個角度看,2019年底才是真正的考驗,現在房地産銷售面積的增速還不夠低,隻是低到負增長,低到市場再次出現類似2008年和2012年時的“慘淡”,才可能出現一絲生機。
從紅臉變成白臉,再到最終的黑臉,這極有可能是今年樓市要走過的路,“變臉”如此迅速,恰恰說明了目前房地産市場走勢難測。
其實應對的辦法很簡單,唯有從自住需求出發,才能做到“巋然不動”。購房者隻要摒棄投機念頭,降低買房的杠杆,自住的房子無懼市場漲跌,就可以無視樓市反複變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