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如何訓練小學生的推理能力

如何訓練小學生的推理能力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8 22:23:29

小學時期是一個人思維能力發展的關鍵階段。其中,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都在發展,并且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占主導地位,影響意義更深遠。推理能力的培養和運用,能夠幫助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同時,推理能力對數學等學科的學習也有重要的影響。

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教師需要思考如何借助形象的情境培養抽象的能力,如何引導學生歸納方法,先“思”後“做”。

本期“思維型教學典型課例”系列文章,我們推薦的是江蘇無錫市港下實驗小學的王璐老師帶來的四年級“學思維”活動課《帽子的顔色》。

王璐老師通過猜字謎的遊戲情境帶領學生初步歸納推理方法,導入本課内容;通過兩個問題,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運用推理的方法;通過表達交流和拓展題目,讓學生在分享和運用中實現推理方法的應用遷移。

關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培養問題,《帽子的顔色》一課将給教師再來更多參考和借鑒。

如何訓練小學生的推理能力(思維方法怎麼教)1

在猜字謎中歸納方法

在正式上課前,教師和學生進行了一個猜字謎遊戲,教師展示了一個字謎:

有馬能行千裡,有土能種莊稼,

有人不是你我,有水能養魚蝦。

(打一字)

在片刻思考後,一位學生說出了自己的答案——“也”。教師讓他闡釋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自己在黑闆上進行簡單記錄。

這位同學說:因為“有馬能行千裡”,當“也”加上“馬”,就變成了“馳”;“有土能種莊稼”,“也”加上“土”變成“地”,這就能犁地了;而“有人不是你我”一句,讓我想到了“他”,正好,當“也”加上單人旁就變成了“他”;最後,“有水能養魚蝦”,當“也”加上“氵”,就變成了“池”。

話語剛落,這位同學赢得了全班同學自發的掌聲。教師稱贊了該學生發言的條理性和邏輯性,但教師表示:答對這個答案并不算厲害,能說出我們猜出來的步驟才算厲害,回憶一下我們的思考過程,可以分為三步。

如何訓練小學生的推理能力(思維方法怎麼教)2

由此,教師帶領學生回顧剛才的猜謎步驟,讓學生總結猜謎的第一步。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發現首先要讀題。教師肯定了這一想法,并在黑闆上闆書:讀懂題目。

接着,教師詢問第二步是什麼。有學生回答:我認為第二步是猜想。教師幫助補充完善了這個答案:根據謎面的依據進行合理的猜想,并闆書“有據有理”。

那麼第三步是什麼?有學生回答說是檢驗答案是否正确。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回顧剛才的檢驗過程,指出剛才的檢驗方式是将答案代入字謎,一句一句地檢驗。于是,教師闆書“逐一檢驗”。

解決“撲克之謎”,深入理解推理方法

當猜字謎的三個步驟被歸納出來後,教師展示了“傑克警長”的形象,正式引入本節課的内容:其實猜字謎的過程就是一個推理的過程,今天我們的任務就是幫助傑克警長解決他遇到的兩個大問題。

問題一:撲克之謎

教師先向學生提問:撲克牌的牌面包括了什麼?同學們紛紛發言,總結出牌面包含了花色、數字、字母。教師展示了三張背面朝上的撲克牌,三張牌各标有數字順序,并給出題目:

有三張撲克牌正面朝下,擺成一排。有一張Q緊挨着一張K,且Q在K的右邊;有一張Q緊挨着另一張Q;有一張黑桃緊挨着一張紅桃,且黑桃在紅桃的左邊;有張黑桃緊挨着另一張黑桃。這三張牌分别是什麼?

如何訓練小學生的推理能力(思維方法怎麼教)3

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應該采用什麼方法來解決?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要解決這個問題,第一步應該是先讀懂題目,第二步要根據題目進行合理分析,第三步再進行檢驗。

接着,教師讓學生說說自己在讀題過程中讀懂了什麼信息。有學生說他從給題目中了解了有兩張Q,一張K;有學生發現了有一張紅桃;有學生發現有兩張黑桃。

當大家都讀懂了題目,教師和同學們來到了推理的第二步。教師讓小組組長将工具單分給小組成員,學生獨立将自己的思考過程寫在工具單上,尋找正确的排列方式。在學生自主探究的期間,教師邀請了三位同學将自己的答案寫到黑闆上:

黑K 黑Q 紅Q

黑Q 黑Q 紅K

黑K 黑Q 紅K

教師讓寫出答案的同學介紹自己的推理思路。在描述的過程中,寫出第二種答案的學生發現了自己的錯誤,在教師的引導下改正了自己的錯誤并重新介紹了自己的思路:我根據“有一張Q緊挨着另一張Q”得出有兩張Q,根據“Q緊挨着K,且Q在K的右邊”得出有一張K,所以我得出字母的排列順序為KQQ。教師詢問全班同學是否有不同意見,學生們紛紛鼓掌表示贊同。

學生繼續闡述自己的思路:我根據“有一張黑桃緊挨着一張紅桃,黑桃在紅桃的左邊,有張黑桃緊挨着另一張黑桃”得出有兩張黑桃,一張紅桃,所以顔色的排列是黑黑紅。教師表揚了學生的表現——聲音響亮,勇于表達,在發現問題之後還能及時改正,有了提高。接着,教師邀請一位學生上前檢驗,發現答案“黑K 黑Q 紅Q”是正确的。

如何訓練小學生的推理能力(思維方法怎麼教)4

得出了正确的答案,教師再次表示:老師認為答對答案并不算厲害,能說出猜出來的步驟才算厲害。由此讓學生再次回顧推理的步驟。學生總結道:先要讀懂題目,再根據題目的要求合理猜測,最後還要進行檢驗。

運用推理方法,猜出帽子的顔色

傑克警長的第一個大難題被成功地解決了,于是教師向學生展示了第二個難題。

問題二:帽子的顔色

有三頂帽子,一頂藍的,兩頂紅的。三個人從前到後站成一列,每個人頭上戴着一頂帽子。每個人都看不見自己帽子的顔色,隻能看見站在自己前面的人所戴帽子的顔色。也就是說,最後一個人可以看見前面兩個人所戴的帽子的顔色;中間那個人看得見前面那個人所戴帽子的顔色,但看不見自己後面那個人所戴帽子的顔色;而最前面那個人看不到另外兩個人所戴帽子的顔色。現在從最後那個人開始,問他知不知道自己所戴帽子的顔色,隻能回答“知道”或“不知道”。如果你是第一個人,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内判斷自己所戴帽子的顔色?

教師先讓學生自主讀題,并讓學生按照剛才總結的推理步驟開展思考。

看了題目,教師問學生:題目中的人知道了什麼?不知道什麼?學生回答:他們知道有三頂帽子,兩頂紅的,一頂藍的;第三個人知道前兩人帽子的顔色;第二個人知道第一個人帽子的顔色,但不知道第三個人的。而他們不知道的是自己以及身後人帽子的顔色。

教師又問:題目中的人要做什麼?學生回答:第一個人要在最短的時間内判斷自己所戴帽子的顔色。

教師繼續提問:第一個人如何才能猜出自己帽子的顔色?有學生認為,可以先讓第三個人指出帽子的顔色,再進行推斷。這時,有學生反駁,認為題目的意思是在第二和第三個人隻能回答“知道”或“不知道”的情況下,讓第一個人猜測自己帽子的顔色。

通過一個接一個的問題,教師帶領學生逐步讀懂這一個關于帽子顔色的問題。

如何訓練小學生的推理能力(思維方法怎麼教)5

随後,教師補充了一些條件:三個人很聰明,且他們說的都是真話,并讓每個小組中的三名成員按照問題二所描述的人物順序排列,由組長為這三位同學換帽子,其他同學都是“分析師”,要擦亮眼睛,得出自己的發現。

學生們積極地開展了換帽子的活動。小組合作的活動結束後,教師讓學生拿出工具單,寫下自己的發現。

之後,三名學生到講台上展示換帽子的過程,其他同學擔任“分析師”繼續發現其中隐含的規律,也可以對展示的過程提出質疑。同時,教師邀請五名同學背對講台,從中猜測第一位同學所戴帽子的顔色。

接着,教師從前到後,分别為三名學生戴上了藍色、紅色、紅色的帽子,并詢問3号同學:你知道自己所戴帽子的顔色嗎?3号同學回答:知道,因為我看到了前兩位同學的帽子顔色,所以能猜出自己的帽子顔色。

教師又詢問2号同學:你知道自己所戴帽子的顔色嗎?作為“分析師”的學生認為,在現在這種情況下,2号同學一定知道自己的帽子顔色。

教師又問作為“分析師”的學生:你們認為1号同學知道自己帽子的顔色嗎?背對講台的“分析師”說出了自己的判斷,有的學生認為1号同學不知道,也有學生認為1号同學一定知道。

教師問1号同學:你知道自己所戴帽子的顔色嗎?1号同學回答知道,并說出自己的原因:因為2号同學說知道她自己的帽子顔色,但隻有當我自己的帽子是藍色的情況下,2号同學知道自己帽子的顔色。

教師轉而詢問2号同學:你為什麼說“知道”,你能說出自己帽子的顔色嗎?2号同學說出了自己帽子的顔色是紅色,并闡述了理由:因為藍色的帽子隻有一頂,我看到了前一位同學的帽子是藍色的,所以我确定自己的帽子是紅色的。兩位同學的答案獲得了全班同學的肯定。

如何訓練小學生的推理能力(思維方法怎麼教)6

接着,教師調整三位同學的帽子顔色,依次詢問三位同學是否知道自己的帽子顔色。3号同學回答:知道,“分析師”們也紛紛預測到了這個回答。但是當2号同學回答時,有“分析師”預測2号同學可能知道自己所戴帽子的顔色,結果2号同學卻回答了“不知道”,因為她看到了前面的學生所戴帽子的顔色,這種顔色的帽子有兩頂,而她又看不到身後學生所戴帽子的顔色,所以無法判斷自己所戴帽子的顔色。

當問及1号同學,背對講台的“分析師”認為他一定是知道顔色的,因為2号同學不知道自己帽子的顔色,那麼隻有一種可能,即1号同學是紅色的,2号同學戴的帽子是紅色或藍色的。教師和1号同學都肯定了這位“分析師”的猜測。

回顧學習所得,在不同情境應用遷移

這場換帽子的活動結束後,教師提問:你們從中發現了什麼?

有學生說:第三個人一定知道自己的帽子是什麼顔色;第一和二個人有可能知道,有可能不知道。剛才作為1号同學的學生反駁了部分觀點,認為第一個人根據第二個人的回答,一定能知道自己帽子的顔色。作為1号同學的學生發現自己是最關鍵的,因為1号同學是根據自己的回答來判斷他的帽子顔色的。而作為3号同學的學生發現,自己永遠都知道自己所戴的帽子顔色。

此外,還有學生發現,即使3号同學不回答知道與否的問題,1号同學仍舊能進行判斷,這樣的發現赢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

這時,教師再次強調了“答對答案并不算厲害,能說出步驟才算厲害”的觀點,引導學生回顧推理過程,總結推理方法:第一步要讀懂題目,第二步要根據已有題目進行合理分析,第三步要進行檢驗。在這一總結的基礎上,教師指出,推理過程結束後還應當發現其中的規律,這就需要做到有序表達。

本節課進入尾聲,教師詢問各位同學有沒有收獲,或者對本節課學習的推理方法有什麼看法?

有學生認為本節課學習的推理方法能讓自己的推理能力更強;有學生認為這種方法能夠快速地解決同類型的問題。也有學生認為這種方法很好,但并是日常解題的常規步驟,“有和沒有一樣”。

這時,有學生以自己的經曆發表了不同的觀點:我認為這種方法很好,比如說自己就有很多次沒有讀懂題目的經曆,導緻後續難思考的情況,而不檢驗的話就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答案對不對。還有學生表示這三種步驟隻是一個框架,具體每一步怎麼完成還需要自己去完善。

如何訓練小學生的推理能力(思維方法怎麼教)7

在解題過程之外,同學們還提出了推理方法的不同使用場景,例如用于看推理小說、用于幫助警察辦案、用于識破人際交往中的謊言。

教師贊同了大家的看法,并帶着大家将目光聚焦于語文學科,在活動拓展環節出示了一道題目:

()一天,我找來一根鞭子,趕着小鵝到村邊的小河中去遊泳。

()此刻,我情不自禁地吟出一首古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暑假,我到農村奶奶家度假。

()一到溪邊,它們就都活躍起來了。“撲通!撲通!”它們紛紛跳進水裡,遊了起來。

()奶奶家養了一群小鵝。

()路上,小鵝晃着胖胖的身體走着,好像要摔倒似的。

仔細讀題後,學生有了自己的思考過程,最終得到了大家都認同的答案:第一步是将句子從頭到尾地讀一遍,從中了解到“我”暑假裡到奶奶家趕小鵝去遊泳,聯想到一首古詩的事。接着,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排列句子,得出361524的排列順序。第三步,通讀一遍,檢驗答案。

随着正确順序的得出,本節課落下了帷幕。

如何訓練小學生的推理能力(思維方法怎麼教)8

《學思維活動課程》副主編張蕾老師針對本節課進行了點評:

1.思維方法最好的教授過程其實就是符合規律的過程。總結方法需要從熟悉的材料中進行歸納提煉,再在其他情境中進行運用和驗證。學生“學思維”的過程其實也是教師“教思維”的過程,教師需要做到的就是給出一個框架,讓孩子集中起來進行探究性學習。當學生人數少的時候,理論上可以讓孩子自發地探究,自發地得出結論,但當學生人數較多的時候,就需要教師更多地發揮引導的作用。

2.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經曆“思”就想着去“做”。教師在教學互動的過程中,能夠強調先思考,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思維。

3.教師能夠提前把握好課程中的假設。活動設計中其實包含有很多假設,學生先将假設想清楚,有助于真正讀懂題目;教師把假設想清楚,其實能有更多教學創新。例如三張撲克牌的問題,如果三張牌并不是平鋪在同一平面,那麼牌與牌之間的左右關系就有了更多可能。

本節課的上課片段:

版權說明:本文為思維智彙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作者及來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