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1日
世界鎮痛日
今年10月11日是第十七個“世界鎮痛日”
國際疼痛學會決定從2004年開始,
将每年的10月11日定為“世界鎮痛日”。
作為每個人一生中體驗最早、最多的主觀内在感覺
———“疼痛”,是我們經常遇見的問題。
你了解疼痛嗎?
“疼痛”被認定為除呼吸、脈搏、體溫、血壓之外的“人類第五大生命體征”。
在日常生活中,當出現體溫、血壓、呼吸等異常時,大部分人往往會選擇及時治療,而出現疼痛時,不少人會選擇忍着,或者随便吃點止痛藥,而把疼痛給耽擱下來。
這幾大認識誤區,記得避開!
誤區一:
疼痛就一會兒,忍忍就過去
按照主訴疼痛程度分級法,可将疼痛程度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三類。其中,重度疼痛常表現為:疼痛劇烈,不能忍受,需用鎮痛藥物,睡眠受到嚴重幹擾,可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或被動體位。
面對疼痛,忍耐是最不明智的選擇。很多時候僅僅是一次疼痛,就可能導緻小病變大病,生活質量大打折扣。
誤區二:
哪疼就治哪,不辨清根本
疼痛隻是疾病的表象,究其根本,疼痛可能來自不同的病因。最常見的腰痛,也需要根據疼痛的部位、性質等特點進行鑒别診斷,必須對症下藥,分清楚疼痛感覺是來自骨骼肌肉痛,還是神經病理性疼痛。
不同的疼痛表現不同,骨骼肌肉疼痛比較常見,大家一般也比較容易分辨。相比之下,神經病理性疼痛,是常常被忽視的一類疼痛,它通常表現為針刺樣、電擊樣、撕裂樣、刀割樣的疼痛。如果拖延治療,病情容易惡化。
誤區三:
别的放一邊,來點止痛藥
不少人在發生疼痛時随便買點止痛藥,殊不知這已經為身體埋下了安全隐患。濫用止痛藥(尤其是非選擇性非甾體抗炎鎮痛藥物),對于胃腸道本身就非常脆弱的患者來說,不啻于雪上加霜,容易引發消化道潰瘍、出血甚至穿孔。藥物都有明确的适用範圍和禁忌症,服藥需要在醫生的治療指導下進行。
疼痛要分不同情況對待
急性疼痛
尤其急腹症、劇烈疼痛、外傷性疼痛等根本不存在“忍”的問題,疼痛可能是一個危險信号,提示你快速就診、治療。
慢性疼痛
尤其是反複發作,疼痛部位、疼痛性質基本一緻,可以忍一忍、觀察一下,以前的緩解方法試一試,一般不超過一周。
如果局部疼痛性質有改變、新症狀出現,尤其是伴有全身症狀,藥物不緩解,建議盡早就診。
頑固性疼痛
對于頑固性疼痛,尤其是頑固性神經源性疼痛,藥物治療效果可能不佳或需要較大劑量,功能神經外科幹預就成了重要選項。
7種疼痛不能耽擱
頭疼
不論什麼樣的頭疼,都要去醫院檢查,除非你對病因了如指掌。感冒會導緻鼻源性頭疼,腦出血或腦腫瘤也會引起頭疼,劇烈頭疼有可能是腦動脈瘤的前兆。當你出現以下頭疼時,應及時就醫:
◉ 首發的或嚴重的頭疼,尤其50歲以上新發的頭疼;
◉ 近期内頻繁發作,程度逐漸加重的頭疼;
◉ 總是發生在同側的頭疼;
◉ 服用止痛藥物無效的頭疼;
◉ 癌症患者或艾滋病患者新發的頭疼;
◉ 伴有癫痫發作的頭疼;
◉ 伴有發熱、頸部抵抗、皮疹、惡心、嘔吐等症狀的頭疼;
◉ 伴有精神錯亂或定向力障礙的頭疼;
◉ 伴有視力障礙、偏癱、偏身麻木等神經系統症狀體征的頭疼。
颌、喉、胸、肩臂
或腹部疼痛不适
這都可能是心髒病的前兆。要注意心髒病的典型症狀不是疼痛,而是不适。心髒病患者的壓迫感就像有隻大象坐在你胸上一樣。除了胸前區,心髒病發作引起的不适還可能出現在喉、颌、左肩臂或者腹部。
背下部或者肩胛骨之間疼痛
多數情況下,這是關節炎的反應,但還可能是心髒病發作或者腹部病變導緻的。
嚴重的腹部疼痛
首先,最有可能是闌尾出現問題。其次,膽囊和胰腺問題、胃潰瘍以及腸道梗阻都可能出現腹部疼痛。
小腿疼痛
有一種危險人們知之甚少,那就是深靜脈血栓形成。其危險在于一旦血栓脫落,可能引起肺動脈栓塞,危及生命。癌症、肥胖、長期卧床不動、長途旅行、懷孕以及上了年紀等都會造成小腿疼痛。
腿腳灼熱疼
腿腳有灼熱感或針刺感,說明神經受到了損害,可能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末梢神經炎等。
無法解釋的疼痛
疼痛在抑郁症患者中很常見。有時候是頭疼,有時候是四肢疼痛,還有時候是綜合性的。千萬不要靜靜忍受,因為也許此時大腦生理結構已經發生了病變。
頸椎疼、頭疼、牙疼、腰疼、眼疼……
有些疼痛可能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号”,
若不及時就醫,
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嚴重問題。
疼痛有5種程度,
如何向醫生描述“疼”的感覺?
緩解疼痛有哪些小妙招?
戳↓疼了,快就診!
延伸閱讀
關于疼痛,這些你了解嗎?
來源:央視新聞、生育全程服務綜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