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經脈循環走向與銜接規律表?近段時間,反複研讀了武當山祝華英道長“《黃帝内經》十二經脈揭秘與應用”一書,多次提筆想寫一點東西,又怕理解錯誤,贻誤他人,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十二經脈循環走向與銜接規律表?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近段時間,反複研讀了武當山祝華英道長“《黃帝内經》十二經脈揭秘與應用”一書,多次提筆想寫一點東西,又怕理解錯誤,贻誤他人。
祝華英道于60年代在胎吸狀态下内景反觀到的十二經脈運行規律與《黃帝内經》記載的十二經脈“手三陰從胸走手,手三陽從手走頭;足三陽從頭走足,足三陰從足走胸”,為單向正循環有很大不同。
一、經脈如軌道,腧穴如車站,經氣如往返移動的列車。十二經中每一條經脈的經氣循環都有方向相反的正運行和負運行。比如,左手之手三陰經的機能正運行從胸走手、出至手指的同時,左手之手三陽經即從手走頭正運行至頭;而左足之足三陽經即正運下降從頭走足,左足之足三陰經即正運行從足走腹。與此同時,其右側之足三陰經即反運行下降從腹走至足,右側之足三陽經即反運行從足至頭,右側之手三陽經即反運行從頭至手,右側之手三陰經即反運行從手走至胸中。再接着,右側正運同時,而左側同步反運。左側正運,而右側就同步同時反運。
二、表裡經脈之間,每一條陰經和相對應的陽經,經氣運行方向相反,且通過位于絡脈或絡穴互絡互生,這叫“正通”,體現了陰陽之間對立統一、互根互用、消長平衡與對立轉化。
正通是表裡經脈互通,是陰陽五行的對立太極關系,比如肝膽為東方陰陽,肺與大腸為西方陰金和陽金,脾胃為中間的陰土和陽土,腎和膀胱為北方的陰水和陽水,這種以五行五方的陰陽是為正通。
如果表裡經脈升降,正負運行紊亂,彼此不能互絡互生,出現絡穴閉而不開,或開而不閉,均會出現表裡經脈經氣偏盛偏衰。更神奇的是能夠通過人迎、脈口陰陽雙診法查明,陰經虛,還是陽經虛,該在表裡經脈的那一個穴位施于針刺,艾灸或推拿治療,該如何開中藥飲片或中成藥。與傳統中醫經驗治療大不相同。當引起中醫人的高度重視。
三、十二經脈中左右兩側同名經脈的經氣運行方向是相反的。比如左側的手太陰肺經經氣運行方向為從胸走手,右側對應的手太陰肺經經氣運行方向為從手走胸。讓我感到困惑的是統一時間左右兩側同一部位所侯的脈象因正負運行方向相反,脈象是否不同。
四、手足同名經脈表裡之間構成更大的一個陰陽循環體系,從而形成人身更大的天地陰陽太極運動。這種大太極運動失調是大多數慢性疑難雜症的症結所在,多由足部表裡經脈之小太極運動失調進而導緻手足同名大太極運動失調所緻。臨床當調此四象之大太極運動。人體共分手足太陰陽明、厥陰少陽、少陰太陽三道四象太極大循環。
五、而别通是以三陰三陽的開樞阖來互通的,所謂開樞阖是指陰陽二氣出表入裡的運動。
比如太陽為開為陽氣出表,太陰為開為陰氣出表,那麼太陰與太陽一為陰開一為陽開,是為别通。比如陽明為三陽之阖,為陽氣入裡,厥陰為三陰之阖,為陰氣入裡,陰陽二氣對立,亦為别通。
少陽為陽氣出入升降的樞機,少陰為陰氣沉浮的樞機,分别為陰陽樞機,互為别通。
陰陽二氣的對立升降之正通是五行表裡之間的相通,是五行五方每一個方位的小太極陰陽二氣對立升降循環。
而陰陽别通是三陰三陽十二經脈之氣,整個五行組成的大太極陰陽二氣循環運動的對立。
比如肝膽是東方春季的小太極陰陽對立循環;而厥陰與陽明是整個年運動的陰陽二氣對立循環。所以二者正通别通都是同時存在的陰陽對沖運動,表現在不同的層面而已。
比如大腸有病大便幹燥難解,引起肺部咳嗽,這個是正通;比如足太陽膀胱經外感風寒,引起肺部咳喘,肺氣不宣,這個是别通。
又比如飯後胃部脹滿,脾虛疲乏無力氣短,這個是正通,脾胃不和;但如果胃熱便秘,神昏谵語,躁動不安,這個是胃病影響了手厥陰心包,是為别通緻病。
正通緻病調正通表裡經脈的陰陽平衡;别通緻病調别通的陰陽上下的别通經脈平衡。别通也是複雜疑難病症的表現方式之一。
六、傳統十二經脈理論認為:督脈和任脈各一條,一腹部中間,另外一條居脊柱中間。祝道長認為,任脈和督脈左右各有一條,彼此緊挨着,如同一個絕緣膠布裹着火線和零線2條線。左側的任脈和左側的督脈經氣運行方向相反。身體同一側的任脈和足三陰經經氣運行方向相反。
七、頭部的兩側,亦有左、右各自不同的升降進退運動機能,隻是運動路線複雜、故感覺不太分明,僅感覺其複雜的經脈升降運動機能,由頭部至項部而止。
八、胸腔和腹腔内的髒、腑也有類似的陰陽進退機能運動,但因其髒腑的位置分散而難以分辨清楚。如果依據手、足四肢的三陰經和三陽經之明顯對立的運動規律,故對頭部和髒陰腑陽的經脈運行,即能夠推理而得到解釋。
聲明:部分内容源于祝華英“《黃帝内經》十二經脈揭秘與應用”和武當非遺道醫公衆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