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7月22日到24日之間為大暑節氣。大暑為夏季的第六個節氣,正值“三伏天”裡“中伏”的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也是防病養生的最佳時機。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中醫内科侯茜主治醫師介紹,根據中醫理論,季節和五行、五髒是對應的,在四季中夏季屬火,對應的五髒為心,所以“養心”是夏季養生的關鍵。
網絡用圖
清靜養心
《養生論》雲:“夏日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于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大暑時節保持安甯清靜的心境可暢達情志,有益于防治疾病,保持健康。閉目養神、聽悠揚的音樂、看優美的圖畫,或散步、打太極拳等緩慢運動,都有利于調節精神、保持心情舒暢。
午睡舒心
為什麼人在夏季最想午睡呢?侯茜主治醫師解釋,由于暑氣熏蒸,人體在夏季散熱量大,午飯後消化食物需要的血供增多,而大腦供血減少,人會覺得精神萎靡,昏昏欲睡。中醫認為心主夏季,午時11:00至13:00是人體氣血循行心經的時間,适度午休有助于養心,消除疲勞,避暑養心。
喜樂寬心
中醫認為,心在志為喜。喜是對外界的良性反應,有益于血脈暢通。心在五行屬火,火性躁動,炎熱酷暑易擾心神,使人情緒激動,煩躁易怒,而焦躁激怒又易導緻心火内生。所以在大暑期間要特别注意戒躁戒怒,可尋找有興趣的事物進行嘗試,将不良的情緒轉移于有意義的活動中,使情緒得到适度的宣洩,保持喜悅愉快的心境,寬心防暑,順利度過暑季。
大暑時節來杯清暑養心代茶飲
大暑時節應該怎樣自我調養呢?侯茜主治醫師推薦一款夏季清暑養心的代茶飲:藿香10克,佩蘭10克,荷葉10克,淡竹葉10克,蘆根10克,以上五種藥一起煎煮,在大暑時節當茶飲,可起到清心除煩,解暑化濕,生津止渴的效果。适用于夏季疲乏困倦、心中煩悶、頭暈昏沉、口幹、胃口不佳的人群服用。
中醫推薦三款大暑節氣藥膳
大暑期間,天氣炎熱,人體脾胃功能減弱,飲食以适量、清淡、易于消化為宜。侯茜主治醫師推薦大家可多食用一些清熱解暑、清淡芳香的食物,如絲瓜、蓮藕、扁豆、薏米、蓮子、百合、綠豆、冬瓜、黃瓜、生菜、豆芽等。宜多食新鮮水果,如西瓜、番茄、菠蘿等。不要過于貪食生冷食物,也不可多食滋膩厚味食物。接下來,侯茜主治醫師幾款簡便易操作的大暑節氣藥膳:
烏梅陳皮甘草茶:
材料:烏梅50克、陳皮6克、甘草3克,冰糖适量。
做法:以上3味放入鍋中加适量水,煮開後加入冰糖,調和成一個适中的甜度即可。如糖尿病患者可将冰糖換成木糖醇,口感亦佳。
功效:酸能收澀,夏季多食酸性的食物有助于固表斂汗,防止耗傷氣陰。酸酸甜甜的烏梅陳皮甘草茶,開胃化濕,适用于夏季經常飲用。
西瓜翠衣茶:
材料:把綠色西瓜皮洗淨曬幹,少量冰糖。
做法:西瓜翠衣10克泡茶喝。可加少量冰糖調味。
功效:西瓜皮洗淨曬幹後是一味中藥,名為西瓜翠衣,可以清心火。如出現舌尖腫痛、口腔潰瘍、心中煩悶等心火重等表現可飲此茶,效果很好。脾胃虛寒者不可飲。
三豆飲:
材料:薏苡仁30克、綠豆30克、赤小豆30克,冰糖适量。
做法:所有材料洗淨後放入鍋中,加适量水中火煮開,小火煮熟,加冰糖适量即可食用。
功效:三豆飲有清熱解暑、健脾利濕的作用。适用于夏季經常服用,小朋友亦可放心喝。(崔玉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