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陳若茜 實習生 黃雯婷 整理
虎乃百獸之王,無比雄健,兇猛異常 。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稱虎為“山獸之君”,可見古人早就對虎懷有敬畏之心 。我們的祖先曾以虎的威猛作為溝通天地神祇、驅邪崇鎮之物。在中國古代玉器史上,以虎為母題的玉器占有一定數量,其宗教含義遠重于裝飾作用,是原始先民信仰的物化形式。在農曆壬寅虎年,澎湃新聞梳理了北京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等博物館藏精美玉虎文物。
我們的祖先曾以虎的威猛作為溝通天地神祇、驅邪崇鎮之物。在中國古代玉器史上,以虎為母題的玉器占有一定數量。早在新石器時代江淮流域的淩家灘文化就出土過虎首形玉璜,殷墟婦好墓也出土多件玉虎。這些玉虎往往具有鮮明的特色和豐富的内涵。根據虎形玉器整體特征的不同和雕刻工藝的不同大體可分為虎面形或虎面紋玉器、片雕玉虎、圓雕玉虎和虎紋玉器等類型。北京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等均收藏有精美的玉虎。
清代 白玉獸面紋钺形佩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虎面紋玉器最早見于距今五六千年左右的遼甯東溝縣後窪遺址。在距今四千多年的石家河文化晚期甕棺墓中,虎面形或虎面紋玉器數量較多,為這一文化的代表性玉器之一。在萬物有靈的原始社會,虎形玉器其宗教含義遠重于裝飾作用,是原始先民信仰的物化形式。虎頭面部威嚴,反映出濃厚的宗教氣息。史前時期的玉虎主要表現虎的面部,在追求整體寫實的前提下,對耳、鼻的表現則比較誇張。在雕刻手法上以剔地陽起的手法輔以陰刻線來表現虎面的細部特征。
片雕玉虎是以虎為母題的玉器中數量最多的一種造型,主要見于商周時期,其用途多為佩飾,且佩飾功能在西周至春秋時期更為突出,或為佩的一部分。 商代片雕 玉虎均單個為器,數量較多,居當時所有寫實性玉獸之首。西周早中期的玉虎不僅繼承了商代平直形玉虎的造型,而且傳承了其不強調紋飾的特點,即便有紋飾,一般也是極簡單的卷雲紋。西周晚期的玉虎有較大變化,紋飾變得相對繁密。春秋玉虎是繼殷商、西周之後又一個高峰期,無論是數量之多,還是制作之精都較前兩代 有過之而無不及。
與片雕玉虎相比,圓雕玉虎在中國古代玉器史上數量很少,散見于不同曆史階段,不同時期玉虎的風格有所變化,或兇猛,或溫順,或單個出現,或成對存在。戰國玉虎很少,而且有的又可能是春秋早期傳至此時的遺品。此期玉虎雖然作品少, 但制作精緻,紋飾多變豐富,構圖奇特大膽。
虎紋玉是以虎的整體形象作為裝飾主題的玉器,引人注目的當屬元代仿遼金時期所做的秋山玉。
秋山玉是指以山林、虎、鹿、熊為主題的玉器,圖案多為虎、鹿、熊、兔或其他動物,輔以山石、靈芝和柞樹等,多表現人與野獸和諧共處山林之間的場景。采用巧作技法,保留玉皮的黃色,來表現出秋天樹木和虎、鹿、熊金黃色的皮毛,将深秋北方草原天高地闊、禽獸馳騁的山林美景充分展現出來,是契丹、女真族弋獵生活的真實寫照。
秋山玉器是虎紋題材在玉器發展中的最高境界,其紋飾精美,制作工藝精湛。根據虎姿等特點,虎紋可分為行虎、立虎、卧虎和子母虎。
石家河文化 虎面紋玉器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白玉。器呈扁方形,正面雕刻虎的面部。五官用減地法凸出,再以淺細陰刻線勾勒出輪廓,凹洞式耳孔,鼻翼兩側刻劃胡須,底邊有寬闊的口部。虎頭兩側橫穿圓形孔,可系佩。佩戴這些飾物作為勇敢、有力的象征,具有辟邪的功能。
後石家河文化 玉虎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淺青黃色彎弧形玉片,琢一老虎的全身側面,虎頭較寫實,軀體甚為簡化,最後端鑽一小孔。兩面大緻同紋,唯邊緣處一面微帶弧凸。虎頭短耳、圓鼻頭,陰線刻畫棗核形眼睛,張口露齒。寬陰線刻畫出虎的前、後肢,但比例不合自然界的老虎。
後石家河文化 綠松石頭玉虎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是一件奇器,似由一件淺黃綠玉璧對切為二,成為二個圓弧形玉片,每片兩端各鑽一圓孔。再改雕成虎的身軀,有前、後肢。後肢後面一截在器緣雕琢華東式扉牙。另有綠松石雕琢的虎頭:短耳、圓鼻頭,陰線刻畫棗核形眼睛,張口露齒。是典型的後石家河文化虎頭造形。
商 青玉虎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商 青玉虎形片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商 玉虎形片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西周 虎形玉佩 2006年藜城墓地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春秋 虎形玉珮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深淺交雜的赭色玉。雕作半蹲老虎的側身形,一面雕紋,另一面光素。虎背與虎口處,各琢一小穿。若将二片的光素面相拼合,可知原為一片,平剖為兩薄片而成。
春秋 玉虎 安徽博物院藏
戰國 玉飾紋卧虎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漢 白玉卧虎形鎮 北京故宮博物院
遼至金 玉虎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玉質,色青黃,質地密潤帶橙黃色斑紋。全器立雕為一虎,作蹲伏狀,圓眼大咧嘴,線條簡單但身形飽滿,顯出嬌憨童趣,腹部上下及二側皆有對穿孔可組配。附木座。本件收入乾隆時期制作多寶格“集瓊藻”中,據集瓊藻小冊所載原有二層七十三件,共儲于嵌飾獸骨螺甸的木箱中。
金(1115—1234年) 秋山玉飾 上海博物館藏
金代秋山玉飾正面采用透雕手法表現柞樹、山石、靈芝等山林景象,其間一老虎蹲坐回首,頭部及毛發刻畫仔細,充滿淳樸的山林野趣。玉質主體近白色,局部巧用玉料皮色表現老虎皮毛及靈芝,屬“俏色”工藝。遼代有春、秋“捺缽”制度,即統治者在春秋兩季外出行營并漁獵的習俗,金代繼承并更名為“春水”“秋山”。“春水”“秋山”玉成為金元時期極具特色的玉器品類。
宋 青玉銜靈芝卧虎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元至明 白玉虎首墜子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白玉虎形鼻煙壺
明晚期至清早期 玉雙虎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玉質,局部染黃赭色。雕兩虎頭尾相接,尾巴交繞,寫實傳神。清宮配镂雕木座。
清 玉虎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青玉。虎作端坐貌,尾巴順勢貼背,目光前視,表情溫馴。
清 玉虎佩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灰玉,間有黃斑。長條形,镂雕虎紋,中間一面琢“平安”兩字;一面琢“虎符”兩字,均為篆書。
清 雕玉屬像十二生肖(虎)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玉質,淡黃綠泛淺赭色。雕虎形,作蹲踞姿勢,長尾貼背。腹部有一橫穿孔。此件與另外十一件肖形器組成十二生肖。
清 青玉十二辰 虎 北京故宮博物院
青玉十二生肖(虎)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中期 玉十二生肖俑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清 虎首青白玉簪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青白玉素铤簪,玉質白而柔潤,簪首部分雕為虎首,以簡單的短陰線刻劃出老虎的花紋、耳朵、表情,整體具有簡約的美感。
碧玺虎紋佩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碧玺珮,略呈半圓,色粉紅半透明,正中陰刻虎紋正面,上、下、右三側镂雕有走獸紋,珮頂以黃繩穿系翡翠與紅、白米珠。
(本文綜合自台北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相關資料,同時參考《說虎賞玉——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玉虎賞析》、《玉虎四題——虎年說虎》等文章)
責任編輯:顧維華
校對:張亮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