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岩山,位于莆田市區之北,原名烏石山,因為山勢像麒麟一般,因而又名麒麟山。是莆田的文化之山,也是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在這裡可以領略到莆田有名的二十四景之一——東山曉旭。在半山上有一報恩寺,始建于宋淳化(公元990年),雖地處鬧市之中,但此處卻絲毫未受外界的影響,始終保持着遠離塵嚣的甯靜和純粹。
沿着一片居民樓向上進入山門,首先入眼的是塊被大龍眼樹遮擋住的石碑,這塊石碑是方氏宗祠碑,立于明朝嘉靖年間。左邊的牆壁上鑲嵌着一橫石額“仆射裡居”,來自于橄榄巷。僕射的意思是百官之長。單看刻字,可能會有人誤以為這裡是某個古人的故居。實則不然,這塊石額與居住在橄榄巷的北宋尚書陳靖有關。陳靖,字道卿,莆陽延淩裡橄榄巷(長壽街廟前)人。莆田的标志性建築古谯樓後面原為陳靖的宅第,他為人好學通古今,忠誠質直,多次進谏忠言良語都被朝廷采納,死後獲得神宗嘉獎贈名尚書左仆射。
繼續往上走就可以看見東山報恩寺最有代表性的建築——東山報恩塔,此塔建于宋紹聖年間(1094—1097),比1165年建的釋迦文佛塔早68年。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存的一切結構都是北宋遺存下來的原物。隻有基座上的走廊外圍的石欄杆和欄闆石,有些是新補上的。雖然曆經千年,滄桑巨變,但仍保存完整。整座塔造型古樸,八角三層空心石構,高約20米四面開拱門。裡面建有石梯,可以通往二樓。據說初期是有開放的,後面怕遊客攀爬有安全隐患便加了一道鐵欄杆,用一把鎖鎖住了。拱門外兩邊外牆各浮雕金剛力士一尊,共8尊,雖形象各異,但都是身披甲胄拄劍而立,威武雄壯,護衛寶塔。塔基八面浮雕有37隻獅子,各具情态,生動逼真。
報恩寺石塔施工技術及雕刻工藝,均堪稱我國樓閣式空心石塔的經典之作。塔壁使用的每一塊岩石都是精心加工雕琢過的花崗岩,雖各有差異,但卻契合緊密,以縱橫交錯的方式堆砌,形成有弧度的内牆。不由的讓人欽佩古代匠人的鬼斧神工。
作為古物,必然有許多故事傳說,報恩寺塔也不例外。據傳,明朝年間(1604年)莆田發生過一次大地震,莆田城内山石皆崩。地震使得興化(莆田)地勢整體上升,于是就有了興化平原。山崩地裂之中,房屋傾塌無數,而報恩寺塔卻屹立不倒。
當時的莆田百姓感到無比震驚,為此,報恩寺塔被不少莆田人說成為古時抗震建築的代表。不過,追其原因其實應該是歸功于報恩寺塔的建築結構,報恩寺塔的塔基牢固寬大,比塔身大了許多,而且牆壁薄中間還是空心的,整塔座重量輕盈,重心也低,遇到強烈搖晃,也不容易倒塌。加上古時工人在建築用料上沒有偷工減料的成分,使得石塔粘結牢固,整體結構也更加穩定。
作為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塔,蘊含了古人絕妙的智慧。2019年,東山報恩寺塔跻身第八批國家重點保護文物,是不可多得的瑰寶,值得我們加以保護和修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