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許多工作中的朋友聊天,大家都提到一個詞,叫“吹水”。
什麼意思呢?就是會講話,會在客戶和老闆面前表現自己,靠三寸不爛之舌把對方吹得暈暈乎乎,于是方案就賣過了,合同就簽下來了,生意就做成了。
所以,會吹水的人,往往混得特别好。
這個現象确實存在,但大家對于“吹水”這個詞的理解,好像有偏差。
比如有人覺得,隻要會說好聽的話,會拍馬屁,會滔滔不絕,會察言觀色就坡下驢,就等于會說話。
再比如有人覺得那種在外面八面玲珑,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人特别厲害。
以上這些理解,都比較片面。
對方願意聽你的滔滔不絕,願意聽你來拍馬屁,是有一個大前提的,那就是你說的話要在點子上。
倘若說的話不在點子上,不懂得對方有什麼困擾,想解決什麼問題,要獲得什麼利益,那麼再好聽的話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實際上職場上真正的“會講話”,是一門很硬核的技術活。
其中有兩點特别重要,第一個叫信息組織能力,第二個叫臨場應變能力。
- 01-
先說信息組織能力。
一段時間要講出去的話,可以有好多種不同的表達方法。這些信息,如果按照報流水賬的方式講出去,不會有什麼吸引力。
以前我做寶潔這個客戶的時候,學會了一個溝通“3C”原則,叫:
Catch-Connect-Convert.
Catch,抓住。抓住什麼?抓住溝通對象的注意力。
這就類似于寫公衆号的标題,你開頭的第一句話就要吸引讀者,否則後面文章寫得再好都不會有人看。
而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标題黨盛行的原因,讀者隻會給你2秒鐘時間,2秒鐘抓不住對方,後面2個小時的努力都是白費。
Connect,連接。這個事情和我有什麼關系?我為什麼要接下來花時間去聽你講?你和我的連接點是什麼?
比如現在你要賣一個烤箱給消費者,對方關心的是你能不能烤中餐,可你非要說自己烤西餐一級棒,擁有各種高精尖的技術,這就是喪失連接點。
你的技術再棒功能再多也打動不了消費者,因為這和他要的東西無關。
最後是Convert,轉化。
在廣告營銷的範疇裡,這裡是要促進用戶開始購買産品了。但是在職場溝通中,“轉化”可以引申為觸發行動。
即,對方聽了你的話以後會采取哪些動作,比如同意你的觀點,改變現在的工作方式,部署接下來的工作計劃,向更上一級進行彙報等等。
雖然這套模型起源于廣告傳播,但我們稍加改動,也能夠運用在日常的工作溝通上。
如果大家用這個模型去規範自己的表達,無論是說服老闆還是賣方案給客戶,都會非常高效。
舉個例子,現在你要說服老闆同意你的内部培訓方案,就完全可以把信息按照Catch-Connect-Convert的框架去搭建。比如你可以這麼構思:
1、這個方案能最大化撬動現有資源,以較低的額外投入獲得最多的價值收益(Catch )。
2、該方案是一個領導力培訓計劃,它針對解決了團隊目前最棘手的中層領導力不足的問題。如果順利實施,預估能夠在3個月内把公司的整體産能提升至少3倍。而這,正是你老闆今年工作KPI中的重要任務(Connect)。
3、我們隻需要邀請一位外部的培訓專家,先和各部門領導溝通确定培訓内容,然後在接下來3個月裡每周找三天,每天中午抽出一個小時來進行培訓即可(Convert)。
以上,就是對信息的重新組織。
- 02-
說完了信息組織能力,接着講第二個,臨場應變能力。
信息組織能力是做好準備再說話,而臨場應變能力是沒做任何準備,随機應變去發揮。
比如開會的時候,老闆突然來了一句意料之外的靈魂拷問,其他人都在沉默思考,這時你旁邊的同事站起來滔滔不絕地回答,收獲了老闆的贊許。
又或者你在講方案的時候,大家都聽得津津有味,這個時候突然被客戶打斷,挑戰你方案中的一個數據問題。
而你能夠應對自如,找出這個數據的來源和對它的思考,并延展出來講3分鐘該數據背後反映的現象。
這些都叫臨場應變,無招勝有招。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會羨慕,這樣的人簡直太厲害了,一定是天賦吧!但實際上并不是,這些高光時刻的臨場發揮,全部來自于日常的積累和準備。
隻是這些“準備”,并不是臨上場前才去抱佛腳做功課,而是早已成為日常工作的一個習慣。
能夠在會議室裡面對客戶提的問題,滔滔不絕的講案例,實際上私底下他的腦子裡已經儲備了幾十個相關的案例。
能夠潇灑自如應對不同的挑戰,實際上是在做方案的時候就預料到可能會面對哪些刁鑽的問題,心裡準備好了答案就等着對方丢出問題。
這些靈光一閃的台前表現,背後的運行機制是:
我的腦子裡早已日積月累形成了一個“資料庫”,當面對突發問題的時候,我會根據這些問題過濾出“關鍵詞”,再去用這些“關鍵詞”去匹配我的“資料庫”,直到找到最合适的案例、經驗和答案。
隻是這個過程太快了,對外表現往往是幾秒鐘的事情,所以才會被認為是天賦使然。看似沒有準備,實際上他的準備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
還是那句話,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 03-
以上這兩點做到了,“會講話”就做到了70%,剩下的30%靠的是話術的包裝。
包裝的目的,是讓你的技術幹貨表達,聽起來沒那麼硬邦邦, 而是舒服,好懂,不刺激。
這就像你讓一個理科直男解釋什麼是相對論一樣。如果拿一大堆公式數據出來講,普通人根本聽不懂,而愛因斯坦就知道打比方。
他會說:
“一個男人對着火爐坐1分鐘,就像過了1個小時一樣漫長。可他對着一個美女坐1個小時,卻覺得像1分鐘一樣短暫。”
對時間的感知會因為參照物的不同而産生變化。這麼深奧的道理,愛因斯坦卻用了一個如此平易近人的方式說出來,連小孩子都能懂。
說話前先考慮對方的理解能力,考慮對方聽完話之後的感受,在這些基礎上重新修飾自己的表達方法,這就是包裝。
同樣的内容,換個形式表達,效果就大不一樣。
關于這一點,大家可以好好研究一下語文上的各類修辭手法。比喻,類比,誇張,祈使,舉例子,建場景,找反例等等。
它和前面講的技術表達一樣,目的都是為了讓對方快速接受你的觀點,觸發最終的行動,推進事情的發生。
而不是為了聊天,吹牛逼,拍馬屁,以及所謂的拉近感情。
這都是很初級段位的“溝通包裝”。能夠被這種溝通方式拉攏的人,也不會高級到哪裡去。
高段位的溝通是說話在點子上,并且對方心甘情願聽進去你的話,能在不知不覺中按照你的意願去行動。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希望能夠對各位有一點啟發。
祝大家都能在職場上成為一個會說話的人,共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