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晉史名言名句大全

晉史名言名句大全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1 20:10:11

晉史名言名句大全?——阙姓曆史源流及地理遷徙梳理,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晉史名言名句大全?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晉史名言名句大全(源起末夏風承阙裡)1

晉史名言名句大全

——阙姓曆史源流及地理遷徙梳理

年少讀史,總覺得曆史遙遠,看不見,觸不到,縱使英豪輩出,磅礴激蕩,總與生活無太多瓜葛。去年回老家過年,适逢疫情,閑來無事便借來一本下邳郡文政公系的阙氏族譜。

我總以為這個稀有的姓氏,隻是曆史的陪跑人,卻忽略了中國五千年的文明流傳,總有命運或機緣,讓每一個普通人都有機會在曆史的長河裡發光。

于是,年過而立,才得以一見阙姓祖先從古而來的輝煌故事,他們曾因直谏夏桀,以死護國;曾以一族之力建國立業,助西周推翻殷商;曾東遷曲阜,阙裡為家,孔子為鄰;曾著書立說,跻身諸子百家之一;曾出将入相,封侯下邳;曾與曹操等各路豪傑争雄,稱帝東漢;曾被奸逆迫害,幾近亡族滅種……

于是,才知道除了父母、祖父母,我所有祖先的名字從春秋起一脈相承,由北往南,一代代從未失傳。

以我為起點,往前20代,元朝祖先阙文政從龍岩永定來到現在的村莊。

往前25代,宋朝祖先、福建阙姓始祖——阙仲仁,從江西吉安拜相泉州,定居龍岩。

往前36代,隋唐祖先阙庚郎遷江西吉安永豐,開啟入閩序幕。

往前49代,晉朝祖先阙祖學,為避兵亂遷居江西撫州,我族人自此入贛。

往前51代,漢朝祖先阙宣授下邳太守,遷任潭州,成為我族人下江南之始。

往前67代,西漢祖先阙安承,由漢文帝授車騎将軍,伐楚有功敕封下邳郡英尉侯,江蘇下邳成我族食邑。

往前77代,春秋時期祖先阙弁,沿黃河往東,來到山東曲阜,定居阙裡,成為有文獻、族譜記載的阙姓一世祖。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也應該穿越時間的年鑒,穿過我們來時的路,找回自己。

壹 | 夏朝末年 | 山西運城

太始祖:華夏第一谏臣關龍逄(pang)

各地阙氏族譜均載:“本姓系關龍逄之裔。”

關龍逄,發、桀兩代夏王的名相。夏朝末年,夏桀荒淫無道,酒林肉林,不理朝政,以酷刑及暴政為樂。

關龍逄作為夏桀身邊诤臣,獻黃圖(歌頌帝王祖先功績的大幅圖畫)冒死進谏(據《綱鑒易知錄》記載),久立不去。夏桀惱羞成怒,一把焚毀黃圖,以關龍逄“妖言犯上”為罪,将他囚禁殺死。

夏桀殺了關龍逄,更加肆無忌憚。而商部落在湯的領導下日益興旺發達起來。不久,商湯便在名相伊尹謀劃下,起兵伐桀,夏朝宣告滅亡。

關龍逄的一片忠貞節烈,照耀萬古千秋。後人為紀念有史以來第一位因進谏而遭殺戮的忠臣,将他和被纣王剖心而死的比幹一起,修建了“雙忠祠”。

貳 | 商周時期 | 河南鞏義

阙鞏國:建國千年,以國為姓

關龍逄殉國後,其子孫離開夏代國都——山西安邑(今運城一帶),遷往河南北部。在殷商時期,于河南鞏縣(今鞏義市)建立了阙氏的“祖國”——“阙鞏國”。

阙鞏國是以鑄造铠甲(皮甲)聞名的軍工大國,铠甲是古代軍事上重要的防身武器,率先擁有先進铠甲制造技術的阙鞏國自然成為當時諸侯中的軍事強國。

《左傳昭公十五年》記載:“阙鞏之甲,武所以克商也。”漢代陳琳在《武軍賦》中也有記載:“铠則,東胡、阙鞏,百煉精剛。”這說明周武王之所以能滅亡商朝,阙氏功不可沒。所以西周初封阙鞏為侯爵,和齊國、魯國、晉國等國爵位一樣,屬于大國。

阙鞏國曆史悠久,從商朝一直延續到西周以及東周的春秋時期,曆時千年。春秋後期,阙鞏國被晉國所滅,因位于洛陽附近,領土歸周天子,改封周王室後人,國号為“鞏伯國”,爵位降為伯爵,成為姬姓國。

隻可惜春秋前的曆史太過久遠,黃河上遊關于阙姓的源流已無文獻記載。

叁 | 春秋戰國 | 山東曲阜

1-10世:孔子為鄰,名家輩出

春秋後期,阙氏祖先經曆國破家亡之痛,被迫舉族東遷到魯國國都曲阜。阙氏很快再次崛起,阙弁受命擔任曲阜令(魯國國都一把手),并聚族而居于曲阜阙黨(春秋時期以五百戶為一黨,今阙裡)。因在山東曲阜是阙氏早期的一個鼎盛時代,又有詳細文字記載,故阙弁成為阙姓公認的一世祖。

阙弁到達阙裡的時間約在公元前550年。第二年,孔母攜孔子(當時三歲)也到阙裡定居,與阙氏家族為鄰,想必這便是阙氏族人尊學、重文之源來。

曲阜時期是阙氏祖先有文字記載最初的曆史,這段時期阙氏人才輩出,《論語》裡就有“阙黨童子将命”章,“阙黨童子”即阙氏三世祖阙勳。

六世祖阙止,曾在戰國七雄之一的齊國擔任卿(丞相),著有《阙子》一書。班固《漢書•藝文志》列其為“諸子百家”之一,是縱橫家十二大代表作家之一,與蘇秦、張儀齊名。

肆 | 兩漢三國時期 | 江蘇下邳

11-28世:望出下邳,侯封英尉

弁公定居阙裡後,阙氏祖先在山東曲阜居住數百年,之後舉族遷到江蘇下邳。

十世祖阙安承在漢文帝時授車騎将軍,因伐楚有功,封下邳英尉侯,欽賜下邳為阙氏食邑,阙氏族人遂占籍下邳,曆十餘代,曆代簪纓,成為江蘇下邳之名門望族。

東漢中期,23世祖阙翊從下邳前往荊州擔任刺史。在日益重視“門閥”出身的漢代,阙翊公以自己的聲望和号召力,出面主持編定了阙氏第一本族譜!在中國史上,像阙氏這樣曆代世系保存那麼完整的族譜,極為罕見,實為中國文化史上的奇迹!

26世祖阙宣,曾在東漢末年,以下邳郡為根據地,與中原諸侯争雄,與陶謙、曹操等中原各路英雄争雄,一度“稱帝”于下邳,是史載漢末三國時期第一個稱帝之人,比袁術早了4年,後敗于曹操。此即陳壽在《三國志•魏志》提到的“阙宣稱帝”事件。

阙氏祖先定居下邳,前後約四百多年,從十世至二十八世,曆十餘代祖先。阙氏各地族譜、宗祠都有“望出下邳,侯封英蔚”的記載,這八個字标志着我阙氏繼商周兩朝河南北部的“阙鞏國”、春秋戰國時期山東曲阜阙裡之後的第三個興旺發達時期(兩漢三國)。

伍 | 兩晉—隋唐時期 | 江西吉州

29-51世:南遷湘贛,枝繁葉茂

族譜記載,漢末26世阙宣任下邳太守時與徐州牧陶謙不睦,因而南調潭州(今長沙)太守,攜眷赴任,此為阙族南渡江南之始。

之後,阙宣之孫——28世祖阙勝、阙學兩兄弟,在東晉第二代皇帝晉明帝時,均遷往江西,一住豫章(南昌),一住撫州南赤門。

阙學入撫州後,傳至三十八世阙傳郎,于陳文帝天嘉丙戍歲(566年)遷至吉州永豐雲蓋鄉銅壺,于是有了42世孟宗、孟求、孟安三公(後人尊稱三孟公)。

今江南及海外阙氏,據普查而知,多為阙學公裔三孟公的後裔。三孟公中,我42世祖阙孟安随父阙庚郎發祥于吉州市永豐縣荇田鎮層山。

作為南遷漢人的重要一支,我族人與其他漢人一起,在贛江、汀江、梅江沖擊而成的三江平原上形成了客家民系,反而因為遠離戰火侵襲,保留了傳承幾千年的古漢文化,從生理到心理,從民俗到語言。

客家文化有古漢文化活化石之譽,客家語言是古漢語的活化石,能與《切韻》《唐韻》《廣韻》《集韻》等古代韻書記載的發音對應,保留大量文言文字眼。

如客家語發音的你、我、他就是爾、吾、其的古音,客家語中“走”跟文言文一樣,是疾跑的意思,"婧"是漂亮,“朝晨”是早上,“籴米”是買米,“粜米”是賣米,“跂”是站,等等。客家學如今已是當今世界的一門顯學。

陸 | 宋元明清至今 | 福建龍岩

52-78 世:劫後餘生,福澤未央

北宋徽宗初,阙孟安第四子阙紹九世孫(總第52世)阙仲仁(号文山),署理泉州政務,離開吉安城的望陽門,攜眷入閩,為八閩阙氏之始祖,其裔除居于福建外,并拓業至浙江、廣東、廣西、台灣等省,成為全國阙姓各支裔中的旺支,詳情請閱《福建阙氏史略》。

南宋紹興初年(1131年),入閩一世祖阙仲仁辭官,原拟返鄉故裡,時逢蒙兵入侵中原,中原移民蜂擁入閩,遂定居龍岩城之西門。

自仲仁起,阙氏在岩城四代為官(53世祖阙友慶南宋高宗時官至奉政大夫,54世祖阙宣義南宋孝宗時官封刺史,55世祖阙懸慰南宋理宗時任朝官),樂善好施,德澤岩城,執鄉紳之牛耳,岩人尊稱阙氏為“阙半城”。

南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年),55世祖阙懸慰被賈似道構陷。賈似道通蒙敵、賣大宋,懸慰在朝廷上揭發賈似遒欺君誤國十大罪狀,理宗昏庸無道,聽信賈奏,将懸慰彈劾奪職,押解回岩,随後假傳聖旨,将阙懸慰與其子阙八史及家人殺害。

幸得54世祖阙宣義先見之明,考慮到在亂世中家眷的平安和家族的發展,從白土(龍岩市新羅區)之龍頭沿龍脈遷至龍岩市永定縣嶺下,購置産業。當阙懸慰父子在龍岩遇害時,55世祖文字輩諸公(文福、文政、文興、文運、文祥)居于嶺下幸免于難。

文字輩除阙文福無傳外,四大房各有所傳,如今枝繁葉茂,代有科甲,人才輩出,人口已逾十萬。故永定嶺下這塊風水寶地是我族發祥之地,庇護了文字輩諸公幸免于難,繁衍了阙氏十萬兒孫。

阙文興改阙為阚,孤身北上圖報家仇。

阙文運隐居漳州韬晦苦讀,學成之時南宋已亡,于元初任漳州府府學教谕,裔居漳州市南靖縣金山鎮,于明清二朝徒居廣西博白肇基。

阙文政離永定嶺下遷到當時長汀縣三坪裡大蕨坑(上杭縣南陽鎮)定居,不久複遷至上杭縣大平圖小坑(今通賢鄉秀坑村),後裔世居通賢鄉、南陽鎮、臨城鎮和官莊鄉。在元、明兩代财丁興旺,成為旺族。阙文祥則遷大平裡新羅坑,其後裔再遷至梅溪寨(上杭舊縣)肇基,後裔居舊縣鄉、才溪。二公在上杭各地合計人口約為13000多人。

文政生二子,長子志亮,次子志顯(58世),志顯後裔離秀坑後先居通賢石磜下,複遷至培沙裡坑上,到佩玉遷至江西省興國縣長崗鄉。

今上杭縣通賢鄉、南陽鎮阙姓大部分為六孫(59世)後裔。六孫于明洪武年間殉職于南京,其獨子榮通(60世)生四子,依序為宇端、宇衡、宇灏、宇立(61世祖)。

這四大房在通賢和南陽的居住地為:宇端後裔住上村、培材二村;宇衡後裔住東裡、長汀、大東、周源、嶂雲等。宇灏後裔居磔頭;宇立後裔居住通賢鎮的秀坑村及南陽鎮的聯山、南嶺、香塔、射山四個村。


從山西到河南,從山東到江蘇,從湖南到江西,最後從江西到福建,我氏族人花了3700多年從北到南,得意有時,繁盛有時,磨難也有時。

如今我從遷徙的終點重又回到起點——黃河流域,從陝西到陝西,從山西到河南,看看祖輩曾經踏足過的土地,感受時間與空間的輪回,醍醐灌頂般,突然懂了我們族人烙在血脈裡的三個字,這三個字叫:在路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