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愛子之道的啟示

愛子之道的啟示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5-09 08:41:15

#育兒事務所#

據《宋史.王安石傳》記載,王安石的兒子王雱聰穎過人,頗有才氣,未冠時已著書數萬言,但為人慓悍陰刻,無所顧忌。王安石非但不嚴加管教,反而為其謀劃高官。先是王雱寫的《策論》和所注的《道德經》刻版翻印,廣為散發,以提高兒子的聲望。繼而又授意親信鄧绾、曾布出面竭力在皇帝面前保薦,皇帝看在王安石的面上,授予王雱以“太中允”的官銜。這使得王雱更加驕橫任性,目空一切,常口吐狂言,33歲便夭折而亡,在政治學術上均無建樹。王安石傷心之餘,還著書稱他的兒子是孔子之後第一大天才,所謂“一朝鳳鳥去,千秋果木摧”,就是吹捧其子的詩句,成了後人嘲笑的話題。

但作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的王安石,曾寫過《傷仲永》足堪警示後世的育才名篇,卻面對自己的兒子教育上,顯得很是“另類”,愛子如此“無道”,不得不令人深思。

清代著名書畫、文學家鄭闆橋,曾先後任山東範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辭官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他52歲始得一子,其愛憐之情可想而知,但他“愛子必以其道”,與王安石的愛子之道恰恰相反,因他長年在外任縣令,不能養育兒子,就把獨子寄養在堂弟鄭墨家裡,常常寫信囑咐堂弟對其嚴加管束,不得絲毫放縱姑息,要“長其忠厚之情,驅其殘忍之性”。鄭闆橋在一封信中寫道:“夫讀書中舉中進士,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好人。”這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封建社會,可謂震耳發聩,實非常人所能比及的。

鄭闆橋為他兒子取名寶兒,對其管教甚嚴,從不溺愛。在他病危時把寶兒叫到床前,指名要吃寶兒親手做的饅頭。父命難違,寶兒隻得勉強答應。可寶兒從未做過饅頭,隻能請教廚師。當寶兒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做好饅頭,喜滋滋地端到鄭闆橋床前,誰知鄭闆橋已去世。寶兒跪在床邊,哭得像淚人一般,忽然發現茶幾上有張信箋,上面寫着幾行詩句:“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但很遺憾,鄭闆橋二子均早卒,以堂弟鄭墨之子鄣田為嗣。雖然如此,毋庸諱言,鄭闆橋的愛子之道,仍應該成為我們後人的愛子之道。

但願普天下的父母都能郊法鄭闆橋的愛子之道,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第一要明理做好人”,擯棄王安石式的弱子行為,使自己的孩子身心都能健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不是害群之馬。

愛子之道的啟示(原創愛子之道)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