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靈台縣脫貧?龍門鄉是甘肅平涼市靈台縣最偏遠的一個鄉,而代家莊村位于龍門鄉西部山區,僅有245人,是全鄉最偏遠、人口最少的村莊就是這樣一個村子,去年,摘掉了戴在祖祖輩輩頭頂上的“窮帽子”,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甘肅靈台縣脫貧?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龍門鄉是甘肅平涼市靈台縣最偏遠的一個鄉,而代家莊村位于龍門鄉西部山區,僅有245人,是全鄉最偏遠、人口最少的村莊。就是這樣一個村子,去年,摘掉了戴在祖祖輩輩頭頂上的“窮帽子”。
“現在家家通了自來水,拉上了動力電,道路也硬化了,衛生條件也改善了。”說起村子的變化,今年53歲、已在村裡工作了27年的村黨支部書記王靈才滿臉高興,“村莊環境治理的時候,我帶人平溝平地,以前的老生産隊長都78歲了,出門一看都吃了一驚。村容村貌和以前相比真的是翻天覆地了。”
随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深入開展,代家莊村迎來了新的蛻變。現在的代家莊依托自然條件,有養牛戶12戶,每戶都在10頭以上,每年的家庭收入可達到6萬元左右。30戶貧困戶,通過養牛和享受公益崗,目前全村僅剩貧困人口1人1戶,貧困發生率降至0.42%。
在他的帶領下,如今的山區小村呈現出了蓬勃發展的喜人局面,難怪代家莊村的老百姓都說精準扶貧讓村内發展走上了“快車道”,而王靈才更是“快車道”上的領路人。
“為了照顧家裡,我從2016年開始,每年大概販運130多頭牛,能收入12萬元左右。”牛宅村村民李愛軍告訴記者。
“從貸款起步,租借村上的牛場養殖,再運送到交易市場去賣牛,效益比較好,接下來随着基礎設施的完善,還準備擴大規模。”年僅30歲的李愛軍一步一個腳印,改變了家庭的面貌,也影響了村裡其他的養牛戶。
而李愛軍,隻是該鄉群衆發家緻富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龍門鄉積極适應全縣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趨勢,緊緊圍繞做強主導産業,做大多元産業,做精“五小”産業目标定位,大力實施“牛擴量、果轉型”工程,加快現代農業産業體系建設,通過養殖小區帶動、養殖大戶支撐、分戶聯戶壯大養殖的發展路子,逐漸形成了規模高效健康養殖的緻富模式,有效拓寬了村集體收入及群衆增收渠道。
龍門鄉在不斷擴大果園覆蓋面積,拓寬群衆增收渠道,大力扶持果産業轉型升級的同時,進一步加快推進多元富民産業的培育壯大。村鄉兩級紮實開展勞動力摸底輸轉,依托扶貧車間,基礎設施建設,果園務工,對無法出遠門人員進行勞務輸轉,累計對接輸轉勞動力1240人,其中輸轉貧困人口346人,組織輸轉138人,确保了貧困勞動力務工有門路、脫貧有保障。
如今的龍門鄉,項目建設提速提質,城鎮化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人居環境的改善讓群衆生活質量得到提升,為鄉域經濟的轉型升級走上了快車道。(經濟日報記者李琛奇 通訊員 楊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