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網上有一段視頻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内容為:在重慶某地一場業餘的足球賽過程中,一名中年男子沒有與球員發生肢體接觸,卻突然倒地不起,最終搶救無效,猝死在球場上。
如果你有留意,可能會發現,近幾年關于運動猝死”的新聞時不時的就會冒出來,讓人惋惜。那麼,到底有哪些原因會誘發運動性猝死呢?應該如何防患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讨一下。
“運動性猝死”的原因有哪些?
我們先來了解下“運動性猝死”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和運動有關的猝死,主要就是指有或無症狀的運動員和進行體育鍛煉的人在運動中或運動後,6小時内發生的非創傷性死亡。
而導緻運動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有2大類:
1、存在基礎疾病或疾病風險
如心髒問題引起的猝死(心源性猝死),這是緻使運動性猝死最為多見的因素,具體可劃分成多種疾病,其中以冠心病最為多見,大約超過70%就是因此導緻猝死的。
其中大多數年齡都超過35歲,如花樣滑冰冠軍選手謝爾蓋·格林科夫就因冠心病引發的心肌梗死,最終離世。
此外,心肌疾病,尤其是肥厚型心肌病也是導緻運動性猝死的常見原因,占比差不多達到1/3,好發于35歲以下人群,如足球運動員維維安福,就是因此原因離世。
還有少部分人因冠狀動脈發育畸形等疾病引起。總而言之,心源性猝死的發生,常常是因為患者本身就存在心髒方面的問題,随後因運動等受到刺激而誘發。
2、不存在基礎疾病或疾病風險
如超負荷運動,超出心髒循環的承受能力,無法滿足血氧需求,運動者就很容易出現心力衰竭、腦血流中斷,從而發病。
又或者處于親人剛喪失、重大考試等心理狀态不佳情況下進行運動也可容易引發猝死;過度勞累,睡眠不足下如果勉強運動,也容易運動中或運動後發生猝死。
還有就是心髒部位遭受劇烈撞擊,比如運動員之間發生劇烈的身體碰撞或者受到冰球、棒球的擊打,也可能發病。
所以,如果想要預防運動性猝死,就要盡量避免這些高危誘發因素,尤其是要警惕心源性猝死。
遠離運動性猝死,6個事項要注意
而由于運動猝死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所以每個人在運動前後都要多加注意,具體包括:
運動前注意排查風險
定期進行健康體檢,尤其是心血管系統檢查,以便于我們及時了解自身健康狀況,如有沒有心髒問題。特别是準備參加劇烈運動或比賽的人,在運動前更要注意檢查,從而降低意外的發生風險。
運動前保證充分的熱身
這一點很重要,一般需要占運動時間的10%~20%,充分熱身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心肺代謝能力,這樣我們在進行劇烈的運動時,人體的代謝能力就足以滿足運動所需。
控制好運動強度
這一點很重要,因為超負荷運動,很容易導緻猝死,所以要做到運動負荷與自身能力相匹配。
一般來說,小強度運動時,運動者呼吸輕松,平穩,可以唱歌;中等強度運動中,運動者呼吸比較急促,隻能講短句子,不能完整講一段話;高強度運動時,運動者會感到呼吸困難,不能夠與周圍人用言語交談,呼吸急促。
而為了安全起見,我們要循序漸進的開展運動,從小到中或到高強度過渡,不要一下子就直接沖到最猛的強度,這樣很容易超負荷運動,最終導緻悲劇發生。
運動中不适别硬撐
如果在運動過程中,出現很明顯的氣喘、心慌、頭暈、極度疲勞、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不适,千萬不要硬撐,建議立即停止運動,以免猝死。
運動時做好防護工作
在參加一些比較劇烈的運動時,比如冰球、棒球,可能擊打到心髒及周圍位置,一定要做好防患,如穿防護服等。
運動後不要立刻停步
結束運動後,不要馬上坐下來,最好再走上十幾二十分鐘,或者壓壓腿,同時做做深呼吸,讓身體有個緩沖時間。
想要遠離運動性猝死,上述這些運動方式要掌握好,并盡量一一做到。 而目前正值夏季,空氣濕度大,氣壓低,氧氣含量也相對比較低。
再加上人體基礎代謝增加,也增加了耗氧量,所以器官血容量相對不足,很容易引起心肌缺血和猝死,所以夏季更要警惕,做好預防工作。
夏季猝死風險高,忌突然降溫
夏季溫度較高,很多人外出歸來後,很喜歡來杯冷飲, 而這種做法很容易導緻腹部髒器及其血管會迅速收縮,刺激神經功能紊亂,增加心髒負擔,提升猝死的發病率。
還有人會選擇沖涼,這也是很危險的,洗冷水澡時,水溫過低,皮膚受到刺激,體溫中樞應激性地肌肉收縮,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心腦供血不足,有可能會“逼停”心髒。
所以夏季外出回家時,要注意避免突然降溫,最好休息一會,不要直接喝冷飲、面對空調直吹或直接洗冷水澡,這樣很危險,很容易發生猝死。
此外,夏季預防猝死還需做到:
1、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否則長期處于高壓狀态下,容易刺激交感神經使其長期處于過度興奮狀态,這樣可加大心髒負擔,導緻心率過快,甚至心律失常,最終誘發猝死。
2、盡量保持愉悅的心态,夏季天氣潮濕,空氣悶熱,人的情緒也很容易受到影響,易生氣、煩悶,而這也容易誘發心源性猝死。
3、多喝水,補充足夠的水分,降低血液粘稠度,預防心肌梗死和猝死,同時避免在高溫下長時間活動。
運動是良醫,但前提是科學合理的運動,不然很容易出現運動性猝死,所以大家在運動前一定要提前了解好注意事項,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再去運動,這樣才能幫助我們達到更好的養生、健身目的。
來源:遼沈晚報V健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