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寶寶不吃飯的7個秘訣

寶寶不吃飯的7個秘訣

母嬰 更新时间:2024-06-16 14:46:28

有些寶寶吃飯總喜歡含着飯,不愛嚼,這讓家長們很擔心,怕寶寶噎着、嗆着,于是,他們一直會給寶寶喂一些流食、軟食,其實,這樣反而容易耽誤訓練寶寶的咀嚼能力。

如果在培養咀嚼能力的關鍵期,家長忽視了相應的鍛煉,那麼對孩子的成長将會産生很大的影響。

可寶寶為什麼總是含飯不嚼呢?咀嚼對寶寶到底會産生哪些影響?我們又該如何糾正寶寶含飯不嚼的行為?

寶寶不吃飯的7個秘訣(寶寶總是含飯不嚼)1

一、寶寶為什麼總是含飯不嚼?

寶寶含飯很大的原因,在于進食技能掌握的不是很好。有些家長認為寶寶還小,喂一些稀食、軟爛的食物對寶寶好。

其實這不僅讓寶寶的咀嚼能力缺乏鍛煉,還會造成寶寶出現以下兩種情況:

  • 半流質的食物能量和營養密度低,長期食用會導緻寶寶營養不良;
  • 寶寶因為不能很好地處理固體食物,導緻在用餐時含飯、吐飯,會造成進食量的不足,最終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6月齡是寶寶咀嚼能力發育的關鍵時期,從這個時候家長們要開始合理添加輔食。

在給寶寶吃固體食物之前,可以先訓練一下咀嚼和吞咽的能力。如果10個月之後才開始吃固體食物,那麼就有可能錯過咀嚼發育能力的關鍵時期。

這樣一來,寶寶的口腔功能就落後了。他們把食物稍微咀嚼後就吐出來,吞咽時也有可能被嗆到,或者含在嘴裡不咀嚼也不吞咽。

寶寶不吃飯的7個秘訣(寶寶總是含飯不嚼)2

二、咀嚼對寶寶有哪些影響?

“咀嚼”這個動作我們每天都在做,它是品嘗食物的一個很重要的動作。是否會咀嚼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

首先,充分的咀嚼可以鍛煉孩子的面部肌肉和口颌系統,幫助寶寶長出整齊的牙齒,還可以讓面部骨骼飽滿,同時,對身高、體重等生長發育也有促進作用。

其次,咀嚼可以讓寶寶的語言能力得到發展。寶寶開口說出單音、詞語、短句和整句,這些語言能力的培養其實也和咀嚼訓練有關。正如上面提到的咀嚼訓練,能讓面部肌肉得到發展,語言表達也需要有面部肌肉的支持。

第三,咀嚼可以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于寶寶對食物的品嘗感受與消化吸收。

第四,咀嚼可以提高寶寶的專注力。當寶寶進行咀嚼時,他就會更加專注地吃飯,反而如果是家長喂食,寶寶有可能是機械地直接進行吞咽。

寶寶不吃飯的7個秘訣(寶寶總是含飯不嚼)3

三、怎樣訓練寶寶的咀嚼能力?

咀嚼訓練要跟着寶寶的月齡走,從輔食添加初期就可以開始了:

6 個月起

6 個月左右是大多數寶寶開始添加輔食的時期,添加輔食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為了補充奶類的營養不足,尤其是鐵;二是為了鍛煉咀嚼和吞咽的能力。

媽媽們可以給寶寶适當添加一些米糊、蛋黃、果泥等糊狀或泥狀類輔食。輔食要逐步添加,從少到多,如蛋黃泥可以從1/4開始,幾天到一周左右沒問題可增加到半個,然後再整個蛋黃。

8~9 個月

這個時候是進行咀嚼訓練的黃金時期,家長需要把咀嚼能力的培養提上日程。因為經曆了6-7月的輔食添加,寶寶漸漸學會吞咽,很多寶寶可以用自己的牙床嘗試着把食物磨碎。

家長們可以給寶寶做一些帶顆粒的南瓜泥、土豆泥、紫薯泥等。

同時,這個階段可以嘗試讓寶寶自己用手抓握,訓練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

寶寶不吃飯的7個秘訣(寶寶總是含飯不嚼)4

10~12 個月

這個時候是寶寶咀嚼和協調能力快速發展的時期。食物的形狀也有所調整,比如之前是小顆粒的蓉狀食物,現在要慢慢過渡到大顆粒的碎末狀食物,比如蛋餅、小溶豆等。

媽媽們也可以讓寶寶自己舀食物吃,這個過程可以培養寶寶進食的能力,以及增加寶寶對吃飯的興趣。

同時媽媽們要逐漸調整寶寶的飲食結構,每日輔食3次,而奶量應保證每天500-600毫升左右。

1歲後

1歲後是訓練寶寶咀嚼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的寶寶能吃的東西很多,媽媽們可以多準備一些好吃的水果、蔬菜、海苔片等,主食中可以吃些小包子、小餃子、雞蛋餅等讓寶寶習慣固體食物、學會吞咽。

寶寶不吃飯的7個秘訣(寶寶總是含飯不嚼)5

這個時候媽媽們不要阻止寶寶對成人食物的探索,媽媽需要做的是要時刻留意寶寶是否對食物能夠進行消化吸收。

平常可以給孩子做一些示範動作,來提醒寶寶把嘴裡的食物咬一咬,嚼一嚼再下咽。

另外為了讓寶寶專注吃飯,手機、電視和玩具這些幹擾物最好不要有。

并且教會孩子在固定的地點、固定的時間進餐,并且進餐的時間不宜過長,逐漸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最後提醒家長們的是,進餐時,家長們要控制自己的情緒,要能夠接納孩子把東西打翻或者弄得到處都是的情況,不要恐吓、打罵孩子,要贊美孩子,慢慢地孩子就學會了咀嚼,也會體會到咀嚼的樂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