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增加運動的減肥女生都會糾結一件事:為什麼開始運動一兩個月之後,體重卻沒有下降,反而增加了呢?
弄清體重構成科學認識減肥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先要從身體成分和減肥目标說起。
體重到底是由什麼構成的呢?範志紅指出,其中有骨骼、肌肉、血液、淋巴液和組織間液,還有脂肪。以上每一類身體成分多少,比例怎麼樣,就叫做體成分。骨骼重量不能太低,因為骨骼重量太少,往往意味着中年時有骨質疏松的風險。内髒肌肉減少,也就意味着代謝功能下降;四肢肌肉減少,意味着體能衰弱。整體來說,肌肉的衰減,與代謝率的下降直接相關,而代謝率下降,意味着能量消耗減少,會讓人形成易胖難瘦的體質。而體液對人體的健康也極為重要,體内水分還和人體的年輕程度、皮膚狀态和肌肉數量密切相關。嬰兒的身體水分最高,而老人的身體水分最低。
了解了這些基本道理就會明白,減肥的時候,我們要減的不是骨骼,不是肌肉,不是身體水分,而是要減脂肪。隻有過多的脂肪,才會給我們帶來疾病的風險,帶來臃腫的身材。降低體脂肪的比例,讓它達到合理範圍,才是真正的減肥。
如果僅僅追求減少重量,而不去降低體脂肪比例,甚至減少骨骼肌肉等身體有用部分,那就是殘害自己的健康,加速自己的衰老,降低自己的代謝率,這和減肥的根本目标是背道而馳的。
減脂比減質更難
減少脂肪,和減少肌肉相比,速度完全不同。減少1公斤的純脂肪,需要消耗掉9000千卡的熱量,在體重秤上的表現,卻隻有不到1.2公斤的體重下降(人的肥肉不是純脂肪,1公斤肥肉大概含7700千卡熱量)。即便一名女士一天當中什麼都不吃,熱量攝入是零,而且正常生活,消耗1800千卡,也隻能減少200多克純脂肪,這點體重變化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但是,減少1公斤的純肌肉蛋白質,卻會有3公斤以上的體重下降。這是因為,蛋白質在體内不是以幹粉形式存在的,它總會結合大量的水分。
不言而喻,減蛋白質的減肥方法,會帶來非常神奇快速的體重變化;而踏踏實實減脂肪的減肥方法,速度是非常緩慢的,緩慢到讓那些浮躁的減肥者無法忍受。範志紅指出。
一般來說,凡是饑餓、半饑餓減肥所減少的體重,除了脂肪的分解,還有很大比例來自于蛋白質的損失。而在體重秤上所表現出來的體重下降,則大部分來自蛋白質和水分的損失。
雖然減蛋白質的方式會帶來體重秤上的數字變化,但減少蛋白質之後,人體不僅健康受損,體能下降,身體也會變得松垮。肌肉嚴重耗損的人,胖則臃腫,瘦則幹癟,沒有活力性感的身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