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長與《山海經》
一、寫法分析——先抑後揚我們在讀文章的時候都會認同它先抑後揚的寫法,但魯迅寫這篇文章時已是45歲。這是從一個成人的眼光,一位文學家的眼光來重新回顧阿長。前面的鋪叙有别于一般的欲揚先抑——字裡行間包含的形同母子的深情,是作者成人之後對阿長以前所作所為重新審視後的理解,比如說阿長讓我吃福橘的看似好笑的鄭重與荒誕,這是為大家/我祈福的虔誠和急切。阿長教我的一系列的規矩大概是我所不耐煩的,“大概”一詞不可忽略,大概用來表示估計。
作者從成人的角度來揣測小孩的心理:孩子也許不喜歡這些繁瑣的說教,但這與反感有着本質的區别。
這些筆法似貶實褒,講的故事雖然荒誕但這與兒時媽媽給你講狼外婆的故事沒有什麼兩樣。
二、寫法分析——細節描寫
阿長的“大”字睡相
阿長讓我吃福橘,叮囑我要守規矩,像一位慈母愛子之深的唠叨。
阿長的睡相不好以至于我無法安睡,因此我的母親卻說:“長媽媽生得那麼胖,一定很怕熱罷?晚上的睡相,怕不見得很好罷?……”
阿長面對我母親的提醒不開口。阿長為什麼不開口?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阿長還可以用其他兩種方式來應對:一是矢口否認,沒有影響哥的睡覺;二是立即回話,如太太您放心,下次不會這樣了。矢口否認的是一種無奈,而立馬回話的是一種圓滑,因為背後緊接着寫的是阿長的睡相還是照舊,說明她知道自己沒辦法改掉這個習慣,最能反映阿長為人的方式就是沉默不開口。
我們從這個細節中看到了一個本質、淳樸的阿長。可見魯迅對阿長的情感不僅是因為阿長對我的關愛,而且還因為她有着勞動人民最本質的一面——善良淳樸。文章結尾處寫道她的孤寡窮苦,作者在這裡對阿長的個人情感已上升成為對窮苦勞動人民的普遍情感。
三、寫作手法——對比
阿長為魯迅買來《山海經》
對比手法寫出了阿長有别于遠房叔祖的特點,在對比中表現出作者在若幹年後對阿長深厚的感情。
我們來看看文章結尾處“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懷裡永安她的魂靈!”
我們可以試試這個角度
你可以回憶一下,小時候和母親一起睡覺,睡在母親身邊時,是不是有一種黑暗的感覺。
人在出生之前,在母親的子宮裡的時候,也是處在一片黑暗中的。
隻有當他發出第一聲哭聲時,才沖破黑暗,來到人間。實際上,人是生于黑暗又歸于黑暗的。
那麼,這裡的“黑暗”并不像通常意義上所說的象征着的邪惡、恐怖,而是意味着安甯和歸依。
——錢理群
這就是魯迅對于阿長最深的情感。今天我們幫大家認識了魯迅記憶中非常深刻的一個形象——阿長。
謝謝大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