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戶端 | 評論員 晁星
11月4日,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北鬥》白皮書。數據顯示,北鬥正成為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等大衆消費産品标準配置。2022年上半年,中國境内申請入網的智能手機中,128款支持北鬥定位,出貨量超1.3億部,占上半年總出貨量的98%以上。手機地圖導航中,北鬥定位服務日均使用量已突破1000億次。看罷這組數據,不少人驚歎,“原來我早就用上北鬥了!”
“天作棋盤星作子”,北鬥遠在天外,應用近在身邊。不隻是給手機提供定位服務,從第一時間感知地質災害隐患并發出預警,到用于危險品運輸車限速提醒;從海上漁民口中的“千裡眼”“順風耳”,到牧民精準定位牛羊的好幫手……越來越“接地氣”的北鬥導航系統,正在為各行各業賦能,産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個角度講,北鬥不僅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國之重器,也已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工作生活之中。
其實不隻在國内,今天的北鬥早已走向世界,在全球一半以上的國家和地區得到應用,在沙特阿拉伯,北鬥被應用于地理信息采集、沙漠人員或車輛定位等重要領域。在塔吉克斯坦,基于北鬥的大壩變形監測系統,對薩雷茲湖大壩進行實時連續監測,精度達到毫米級,保證了大壩安全和當地人民生命安全。
九天攬月的技術走入百姓家,讓生産生活的諸多方面都變得簡單、便利。但回看來路,這份“易”的背後,卻是“千難萬險”“千辛萬苦”。由于我們起步晚、底子薄,獨立建成世界一流衛星導航系統,曾被西方國家認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再加上在努力跟跑的過程中,中國又屢屢遭受打壓。十幾年前,中國受邀參與歐盟伽利略導航系統建設,卻屢遭排擠、孤立,直至被踢出局。當時,外界普遍認為,沒了歐美技術的加持,中國衛星導航事業必會一落千丈。然而,恰是各種冷眼甚至白眼,激發了中國人的鬥志,堅定了我們自主創新的決心。
八萬北鬥人幹了二十多年,攻克了160餘項核心關鍵技術和世界級難題,從芯片到發動機,核心部件逐步實現百分百國産……靠着那股子不服輸的精氣神,北鬥人硬是蹚出了一條獨立自主、創新超越的道路。反觀伽利略導航系統,本意是想打破美國GPS“一家獨大”,但卻從始至終沒有與美國“斷舍離”,面對威逼利誘,歐盟先是做出“伽利略系統與GPS必須兼容,且後者優先級更高”的妥協,後來還從美國采購大量核心元器件。結果是該系統近些年屢屢宕機,可靠性飽受質疑。事實證明,為他人“導航”,首先要知道自己的“路”怎麼走。北鬥選擇了一條千難萬險但牢靠長久的路,才有了今天為更多人更好“指路”。
“複移小凳扶窗立,教識中天北鬥星。”猶記得小學課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中寫道,“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針,會幫助你辨别方向。”許多網友說,可以再加上一句:天上還有些指路明星,是中國人送上去的。星辰大海的征途,照亮美好生活的前路,這份“天外”與“身邊”的聯動,正是刻苦攻關、矢志創新的重要意義之所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