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好多年前,在醫學院念書時的一個寒假,我在家裡意外地收到一封學校寄來的信。打開一看,原來是我的有機化學沒及格,通知我開學時提前三天去學校參加補考。當時我真有五雷轟頂的感覺。一個寒假要複習功課不說,心情也極惡劣,過年的好東西全無心思去品嘗。更糟糕的是,下學期去學校,如何好意思面對同學?剛過完年,就匆忙趕到學校。出乎我意外的是,竟然有好幾個同學先我而到了。一問之下,才知道他們也跟我一樣,是因某一門甚至兩門功課不及格提前到校參加補考的!我的心情立即大為好轉。當時我并沒有意識到,我的心情為什麼會好轉,而且在以後相當長的時間裡,我也或被動或主動地用過類似的方法調整過自己的心情,甚至勸慰過别人。這個方法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在自己因為倒黴而痛苦時,如果碰到一個更倒黴的人,我們的痛苦就減輕了。那個更倒黴的人是我們意念中的犧牲品。我一向覺得自己是一個善良的人,或者說我一向希望自己是一個善良的人。但當我意識到我以上的心理時,我對我是否真正善良産生了深刻的懷疑:把愉快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人,怎麼會是一個善良的人呢?其實不止我一個人有這樣的心理。我遇到過很多這樣的人,他們也用同樣的方法來使自己達到心理上的平衡。從他們的言行看,他們都不折不扣是善良的人。但善良不僅僅在于言行。真正的善良存在于念起念滅的倏忽之間。古代那些以殺人為生的職業劊子手,若是在行刑前想到磨快屠刀,讓受刑者少一點死前的痛苦,那一念就是善;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見到不幸的人而生比較之心而不是同情之心,那一念就是惡。人性中有善也有惡。惡的那一部分,往往被壓在我們自己都無法察覺的地方,并且以我們同樣無法察覺的方式影響着我們的心情和行為。心理學的主要任務,就是把這些惡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善良不是一種願望,而是一種能力。一種洞察人性中的惡的能力,一種把他人的痛苦完整地理解為痛苦的能力。做一個人最重要的,也許就是學習善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