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男科專家曹堅教授指出,近年來,我國男性不育症患者呈逐年增長的趨勢。就診病人中标志男性生育能力最關健的指标是精子質量下降,導緻生育能力下降。同時,青年一代男性對自身生殖系統的疾病缺乏認識乃至無知,他們對自身關注、保護不夠。曹堅教授呼籲:男性應當注重自身生殖系統的健康。
曹教授介紹,丹麥的生殖醫學家斯卡克通過總結分析1940——1992年,52年間的61篇文獻,發現人類精液的精子平均計數在半世紀中下降了41.5%。近年歐美國家不育症的發病率亦高達15%,即每七對夫婦中就約有一對不育者,病因男女各半。目前我國僅北京、河南等地零星報道,男性不育症發病率就達2——5%。曹教授對自己1980——1990年間診治的萬餘例男性不育者進行了粗略統計,發現就診人數的後五年是前五年的2——3倍。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男性不育者越來越多呢 曹教授說,近四十多年來,環境污染、性病蔓延、吸毒、酗酒、過度吸煙等因生物學、物理和化學因素造成男性生殖器官睾丸損害,是導緻男性不育的最常見原因。此外,濫用藥物也會産生不良後果。目前已知有些抗癌藥、激素類藥、神經系統藥和心血管系統藥有影響睾丸産生精子的毒副作用,若超劑量長期服用可損害睾丸生精功能。
一般誤認,生殖健康以婦女保健為主。其實男性的生殖健康與女性同樣重要,對維護人類健康都是重要環節之一。不論男女,個體的完好與健康,關系到新生一代的健康與否。男性之所以應關注自身的生殖健康還在于:女性生殖系統健康的狀況與男性密切相關。從家庭而言,男方生殖系統染病,女方難以幸免。因此,保護女性生殖健康就不能不關注男性生殖健康。再者,從保護生産力出發,人是人類社會最活躍的生産力。人類生育的調節、優生優育、保障人口質量是最關健的環節,我國将其列為國策進行宣教、實施。從發展經濟的角度看,保護生産力,男性生殖健康也有其重要的社會意義。
1988年,世界衛生組織人類生殖研究特别規劃署首次提出了生殖健康的政策及其相應的措施(計劃生育、婦女保健、嬰兒兒童保健、性病控制)并于1989年将“生殖健康”這一名詞正式寫入備忘錄中。1994年,“生殖健康”定義正式确定。即:“人類及其個人在整個生命過程中,其涉及與生殖有關的一切活動,均應在生理、心理和社會諸方面處于完好的健康狀态。”這一定義由世界衛生組織全球政策委員會通過,并于同年9月在埃及召開的“國際人口與發展”會議上确認并寫入“行動綱領”中。
目前,已被大多數國家接受,加以實施。我國1994年6月在北京國際生殖健康研讨會上宣布,贊同生殖健康政策、提出适合我國國情的生殖健康規劃。
不難看出,男性的生殖健康關系到子孫後代的幸福和人類生存和文明,理所當然地應受到重視。曹教授認為,應加強宣傳,以提高對男性生殖健康重要性的認識,并有效地控制環境污染,防止杜絕性病傳播,增強生殖健康的自我保護意識和預防疾病的知識,防患于未然。他特别強調,生殖健康教育應從青春期開始,生殖系統疾病的防治則應從嬰幼兒期給予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