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說《水浒傳》中,智多星·吳用原本是村裡的教書匠,他作為七星小聚義的初始成員,是最早上梁山的一批人之一,梁山108位好漢論資曆是沒有幾個人比得上吳用的。
不過資曆老可不一定就是好事,要知道到了中期宋江掌權後,之前的老人大多被架空,甚至排擠出了權力核心圈,卻唯獨吳用成了宋江的親信,并且坐上了梁山第三把交椅。
如果排除名譽副山主盧俊義,說句不客氣的,吳用才是梁山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角色。那麼這位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是如何做到的呢?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
吳用的優勢與不足在晁蓋一夥人奪得梁山以後,吳用便掌握很大的權力,他不僅負責調遣每次出兵打仗的人員,相關的後勤保障也是吳用全權負責。
可千萬不要小看這些後勤工作,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梁山好漢在外征戰的一次次勝利,并沒有沖鋒陷陣的吳用也是有不小功勞的。除此之外,智多星·吳用還舉薦了聖手書生·蕭讓、玉臂匠·金大堅等專業人才,一手打造了梁山的行政班底。
但所謂的智多星也有他自己的不足之處,那就是閱曆的局限性,畢竟他隻是個窮教書匠,即使平時已經很用心積累但終究會有難以逾越的瓶頸。
到了水浒故事的中後期,梁山集團所擁有的土地錢糧和前期相比已經有了質的飛躍,怎樣才能經營好這份諾達的家業?這已經超過了教書匠吳用的能力範圍,所以梁山才會安排小旋風柴進和撲天雕李應來協助吳用處理好梁山的後勤。
小旋風柴進是前朝皇族,自幼便錦衣玉食,接觸到的都是上流社會,相關的見識和經驗是普通老百姓無法想象的,正是這個原因,我們會發現在梁山後期準備诏安時,不論是與太守打交道,還是和東京頭牌李師師攀交情,柴進都顯得遊刃有餘,而此時的吳用則隻能默默的在一旁看着。
撲天雕·李應自己就有一份諾達的家業,作為一把手的他對于資産的運營管理可以說是積累的豐富的經驗,這是梁山後期十分缺少的人才,所以我們會發現撲天雕·李應的武藝并非梁山上最優秀的那一撮人,卻硬是排到了天罡第十一位,這其中自然有他掌管錢糧的功勞在裡面。
除此之外,單就臨陣對敵和排兵布陣來說,神機軍師朱武的經驗其實是要比吳用更厲害的,所以後期很多戰事的具體指揮協調,更多是這類人在獻計獻策。當然,吳用也有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因為除了他,我們很難在整個梁山找到能夠兼顧新老集團,且資曆和貢獻足以服衆的另一個人。
看完這段分析大家有沒有發現,類似吳用這樣的事情從古至今一直如此,身居高位的人往往不是業務能力最強的,而往往是能力和資曆各方面挑不出大毛病的人,這其實也是各方勢力的一種平衡與妥協。
吳用與宋江的惺惺相惜:同是草根讀書人水浒傳是一部英雄好漢的熱血故事,但在衆多愛光着膀子的好漢中也有不少讀書人的身影,而宋江和吳用二人恰好是這其中最惺惺相惜的一對兒。
不要看宋押司在郓城縣可以呼風喚雨,而窮酸很多的吳家亮卻隻能在村子裡當教書匠,本質上來講,吳用和宋江都是宋朝衆多讀書人中典型的草根出身,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便注定他們無法從先天家庭中獲得什麼比其他人更多的優勢,科舉也是如此。
隋唐建立的科舉制度的确具有先天的公平性,但經過了唐朝和北宋數百年的發展,民間早已形成很多“技術壁壘”,比如文壇一類考官所喜歡的行文風格,又或者是當朝帝師一直改不掉的家鄉口音,這些看上去并不那麼重要,卻往往能夠決定大部分人科舉的命運,而這些資源都是草根書生注定無法得到的。
這些草根書生隻能寄希望于自己中了大獎一般擁有百年一遇的才華,方才能逆襲成為人生赢家,但凡平庸了些,便注定會平凡一生。
但宋江不甘心,吳用也不甘心,所以在刺配江州的時候,一貫謹小慎微的宋江會在酒後情不自禁揮毫吟詩,來傾訴作為讀書人的自己多年來的委屈和不甘:
“時若遂淩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而黃巢不也正是數百年前的一位進京趕考卻又落榜的讀書人嗎?而吳用正是因為體會到作為讀書人的宋江心中的夢想和執着,才會對宋江第一次上梁山卻決計不肯入夥表示理解,并自始至終尊重宋江的選擇。
那麼什麼是這些讀書人的夢想呢?簡單來說便是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往高遠點說便是報效國家振興祖國。而這些目的明顯很難通過當土匪來完成,但科舉仕途被堵死的二人,最終都不得不選擇了最危險那一條路:
殺人放火為诏安!
正是和宋江有了在這一目的上的高度統一,宋吳二人才會合作得如此順其自然,并且在目标達成,宋江先入黃泉以後,吳用便來到墳前,追随自己的公明哥哥的腳步而去。
很多人常說“沒有永恒的朋友,隻有永恒的利益”,這句話看上去蠻有道理的,但實際上卻坑害了很多人,因為人雖然有很多動物屬性,但到了一定成能讓人爆發出更大能量的卻是對理想的執着和追求。關于智多星吳用的分析就先到這裡,船夫和你下期見。
2021.02.08(淩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